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写包袱格式及图片称呼

05-31
封包写法大全图片

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写包袱格式及图片称呼)

写包称呼1

写包称呼2

写包称呼3

二、七月半(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现将地方过七月半烧赙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1、接老人:就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正堂墙壁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香蜡纸烛、鲜花蔬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的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后需要烧钱化纸。

三、封包:

包也叫赙包,封包就是将钱纸一盒(或两盒)用封皮封成包。

四、写包:

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孝名和时间等。这虽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是由于当今学校没有这样的学科教学,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照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具体写法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竖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

第一列:中元化帛之期 孝※△△△祀(中元节盛会之期阳世孝信祭奠)

第二列:谨具钱包△封 端伸奉上(谨慎准备冥钱×封恭敬地送上)

第三列:姑△……△……收用(已经故去的×××老人收用)

第四列:乘此良因 早登仙界(乘现在这个机缘早日跨进天堂)

第五列:天运△△年七月△△日化纳(农历××年七月××日焚化)

2、赙包各列内容写法:

现在市面上都有印刷好的空白封皮纸卖的(简称白包),买回来填写空白处就行了。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各家的亡名和孝名也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据实填写。

第一列:中元节→“中元化帛之期孝※△△△”,在“孝”字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不同辈分称呼是不同的(具体见前表),(附带说明,七七包:一七为“首七化帛”,二七为“二七化帛”类推,七七写“毕七化帛”;周年包:一周年为“小祥化帛”,二年为“大祥化帛”,三年为“除服化帛”)。

第二列:空白式处填写封数,写给老辈的填“奉上”,若是写给同辈或小辈则填写“付与”。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要在“故”前加“新”字,“故”字之后写先人的称呼(依照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见前表);其次男称“考”女称“妣”(如果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可不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其三是姓名和性别,而且姓和名分开,如男性写“△公△△”(前△为姓,后二△为名),女性写“△母△氏”(前△为夫家之姓,后△为后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呼小名又不够尊重,所以就根据后家之姓称△氏);其四是姓名之后男先人称“老大人”、女先人称“老孺人”,(老辈写给小辈的这项不写);最后写上“收用”二字。

第四列:乘此良因 早登仙界(其余不填写)。

第五列:把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

补充: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一较大明显的“封”字,表示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没有印章就用毛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就不用麻烦了。

五、烧包:

就是在七月十三(也有的是七月十四)晚上找一块干净的地方将封好的包焚化给先人,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以前烧包步骤分为捆包、喂马、供马夫、上驮、画烧包圈、插引路香、砌包、烧包等七道程序,现在已经简化了。补充:烧包的同时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金山银山等供品烧掉,另外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