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黑灯舞厅:2021西安还有黑舞的吗

05-30
西安黑灯舞厅近况

西安黑灯舞厅(2021西安还有黑舞的吗)

舞,在80年代文化解禁后,曾经一度非常火爆。在单位长大的一代人,应该都还保留长辈们在集体活动中跳交谊舞的记忆。

这个东西在社会大变革,娱乐方式多元化下,昙花一现,又迅速的沉寂。目前还在跳舞主要人群,已经成为两个极端——对着抖音跳宅舞社会摇的年轻人,还有跳广场舞的老年人。

尬舞肯定不算

舞厅这个应该是上个世纪产物,现在在城市中还会看到那破败的招牌。

大部分人,凭直觉都会认为舞厅和街边的麻将馆一样,就是市场化还能勉强维持运作,仅存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之一。

其实舞厅这个东西,绝大多数,却是依靠如今老中青三代都消费的砂舞,顽强的存活到了现在。

老中青三代代表

什么是砂舞

砂,按动词理解,就是摩擦的意思。名字虽然叫舞,但其实除了摩擦,并没有太多余的动作。

摩擦摩擦

各地可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西安叫暗舞,或者黑灯舞,昆明直接叫摸摸舞。从西安、昆明的叫法来,明显更为写实。最早砂舞只是川渝一带的叫法。

通常来说,写意的黑话更有可能是原发地,目前公认砂舞的起源就是蓉城成都。由于自身城市产业的名气,通过网络传播后,大有书同文的趋势。

砂舞的产生


经历过80年代初严打,跳贴面舞会被坐牢的时代,进入到80年代末。按照如今的话来说,就是社会风气得到报复性释放。异性交际是那个时代最强烈的精神刚需。舞厅成为普通人能够消费,并且有合理理由的搭讪交流场所。但真正会跳舞的人并不多,传统的交谊舞,随着新成员的加入,迅速向砂舞转变。即两人紧贴,除了摩擦,脚步仅有极小幅度的挪动,所以那时候也叫沙沙舞。但那时候和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荷尔蒙社交产品一样,无法避免一个问题。女性选择有优先权,男女比例又失衡,最终导致男性体验变得极差。

条件的不对等,那么就产生生市场,有偿陪舞开始出现。所有的东西,一旦变成一门生意,那么客户就是上帝。加上国企改制下岗潮等原因,供需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于是尺度越来越大,真正意义上的砂舞就出现了。

舞厅的设计

客户需求决定产品设计,舞厅也出现了变化。场地还是和传统舞厅一样,中间空旷的舞池,现在的行话叫深水区,旁边散乱的放了一堆桌凳,现在叫浅水区。音乐还是以八九十年代的交谊舞动次打次慢四舞曲为主。但灯光,却和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
以前中场转场,一曲萨克斯,全场熄灯,原意是休息,现在因为需求喧宾夺主。

新闻里记者的手绘地图

记得小学时期,也就是90年代中期。家里曾经订阅《微型小说》杂志。其中一篇文章,讲的一个舞厅的电工。舞厅的保险丝频繁烧掉,老板却是不愿意换粗保险丝。一次因为换保险丝时间过长,老板还给了奖励。其中一个镜头印象深刻,主角在黑暗中打亮火机被旁人迅速吹灭的情景。

经不断迭代,每个舞厅都形成惯性。一首曲子根据每个地方不同,时间也各不相同。唯一一样的,大概就是每首曲子都会开关灯。开灯时间,便于扫码给钱,关灯的跳舞时间,仅有反射球折射出的极其微弱暧昧的光。

舞厅的人群 没有歧视,宏大现世的缩影

如果你还持有对拼多多一样的傲慢与偏见,认为看上去很Low的东西,对应的就是低劣的产品和低端消费人群。砂女应该是中年妇女,砂客就应该是老头与农民工。那这个就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真实的舞厅,砂客是20岁或20岁不到的“青勾子”,到年过70的老三届。有带着珠串,烟不离口,但静坐着自顾玩手机,却从不跳的油腻中年,也有孕妇一样挺着大肚,T恤撩到胸口照跳不误的猪头男。

砂女是不满20,到年过40,从女神到女巫。可以说是沙沙舞厅三四百,环肥燕瘦各不同。

作家周成林描述省城舞厅有别于更私密更“高冷”的酒吧夜总会浴场KTV乃至“尊享”会所,是人人平等的地方。没有让普通人却步的装修与“品位”,也没约定俗成只有腰包鼓胀的中产或土豪才能入内,更没让各类俗人一头雾水的“生活美学”体验。如同省城平民街区随处可见的串串香和烧烤,或像五元甚至三元一杯茶的露天茶馆,穿背心短裤拖鞋自带茶杯的民工,也可坦然走进绝大多数舞厅。这就是是宏大现世的缩影。

舞厅的生态

舞厅的生态极其简单,老板仅提供场地,砂女与其并无雇佣关系。砂女与砂客之间自由交易,很像现在的互联网平台。

已经关闭的天涯舞厅

区别于传统认知,装修及硬件,是档次区分的商业定位逻辑。舞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灯光、舞曲时常、布局三个方面。灯光体现尺度、舞曲时常决定砂女与砂客之间付出与收益时间单价、布局决定过程中发生更大尺度事件的可能。可以说,调整这三个方面,就会逐步改变里面人群结构,最终改变整个生态定位。

舞厅里的西部世界 爱与希望

砂女来这里都是为了钱,只是现实比想象中的残酷许多。现代商业竞争环境下,攒钱开店成功率低到发指,房价也充满了魔幻色彩。人是最珍贵的资源,也是最廉价的物品。依靠砂舞当职业发家致富的江湖传说只是传说,或者是极少数。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孩子,养活父母,或是解决社保医保,应对一个又一个的不测风云,才是大多数人的写照。

如今砂客需求也是多元化,有单纯的寻找欲望的释放,有跳素舞耍情调甚至幻想成相亲角寻找真爱的,还有把这里当成有空调供应,冬暖夏凉,消费可控,还有免费低俗表演的茶馆。

这样看,舞厅就像《西部世界》一样。

10元门票就能来一次角色扮演

砂女就像接待员,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来体验从未有过的情感。模式都一样,根据初始设定,却能现出不同的故事。但一切又在开灯后重启,系统还原。

砂客就像游客,来这里有释放欲望的,有当成现实生活外的栖息地。这一切,都只需要一张门票。

过程当中,每个人都在这里产生了情感的波动,不管是不是你想要的那一种。可能你就是为了来体验刺激,砂完就走。也有可能你沉浸其中,爱上了某个人。

越来越多来蓉城的游客,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景点后。在得到当地高人指点,以猎奇为借口,心怀鬼胎的来到舞厅,穿梭于砂女方阵后,融入黑洞,开启一段成都的文化苦旅。

就是因为这种交织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感觉。周成林将舞厅,定义为爱与希望的舞厅。也许,这才是最为真实的生活吧。

舞厅的未来

舞厅目前已经不可避免走向了下坡路,除了监管趋严,按一些砂客的说法就是“灯越来越亮,不好耍了“。但我自己认为,具体的原因并不是像传统的商业业态,因为消费习惯的变化,从而失去市场。而就是从最根本资本的角度,这门生意的商业逻辑来看:

盈利模式单一,收益仅有门票,其他饮料等额外消费在场景中非常鸡肋;

不同于互联网平台与大型商场,因为没办法集中收银,无法采用交易提点方式增加收益,;

随着房价不断增加的商业物业成本;

长期游走于违法的边缘,需要冒极大的风险;

为避免违规行为,比如靠墙、隔断等等,需要及时制止,从而增加保安增加人力成本。

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最终可能导致的就是结果就是这个业态的消亡。

一个时代的落幕

舞厅是个另类市场,十元钱就能抚平欲望

舞厅是个舞台,每个人在每一首歌里扮演一个角色,灯亮了就下场

舞厅是一副现代浮世绘,现世有一些复古,世俗却充满魔幻

人生也像薛定谔的舞厅,有的砂女能够上岸后“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但我们几十年后成为一个精瘦的老头子,还能像现在的的大爷一样悠闲的去砂舞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