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一问三不知”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什么也不知道,那么为什么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呢

06-06

“一问三不知”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什么也不知道,那么为什么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呢

“一问三不知”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呢?这个问题涉及到曲故,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是有特定的含义,在讲究格律律韵的古代,古人更是惜字如金,至于一问三不知为什么用三不用四或五,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1.与典故原意有关。一问三不知的“三”原意就是指“开始,经过,结果”,是一件事情的三个阶段,此处三是实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

可见这里说的三不知是指: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所以就不说一问四不知或五不知,只是在后来的引用中“三不知”已虚化为“什么都不知”了。

2.与“三”的内涵有关。《周易》中数字“三”作为卦爻三画,上、中、下三画,分别代表着天、地、人。这便是“三”的最初含义,其含义是包含天地万物的一切。同时在《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即是说数字“三”是一个发生质变的临界点。由此“三”这个数字的不断深化于日常生活礼仪之上,日常生活的“礼”数,有很多,诸如结婚要三拜方算礼成、敬酒需“三巡”、古代打仗礼让有“退避三舍”,以退为进;做事讲究“三思而行”等等。这深刻说明数字“三”的重要性在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3.与古人的喜好有关。除三的内涵为数的临界点,有特殊的意义外,三用起来比顺口,在我国古代很多典故或者词语中都带有“三”字,如:三苏、三袁、“事不过三”、“三打白骨精”、“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三打祝家庄”等,三的踪影似乎无处不在,说起来朗朗上口。[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