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y
羊肚菌

拼音Yánɡ Dǔ Jūn

英文名Morel

别名羊肚菜、羊肚蘑、编笠菌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羊肚菌科真菌羊肚菌、小顶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等的子实体。

原形态1.羊肚菌 菌盖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高4-10cm,宽3-6cm,顶端钝圆,表面有似羊肚状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圆 形,宽4-12mm,蛋壳色至淡黄褐色,棱纹色较浅,不规则地交叉。柄近圆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规则的浅凹槽,长5-7cm,粗约为菌盖的2/3。子囊圆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长椭圆 形,无色,每个子囊内含8个,呈单行排列。侧丝顶端膨大,粗达12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800-1000m的阔叶林中地上及林缘空旷处。

栽培生物学特性 羊肚菌丝体在多种真菌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菌丝生长期间,4月及5月上旬平均温度分别为10-11℃及13-14℃,而子实体发生盛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中旬,平均温度12℃。子实体生长时,森林内空气相对湿度约80%,土壤含水量一般为40-50%。羊肚菌生长的适宜Ph略高于一般真菌。土壤的酸碱度(pH)7-7.9。

性状性状鉴别 (1)羊肚菌 菌盖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钝圆,长4-8cm,直径3-6cm,表面有多数小凹坑,外观似羊肚。小凹坑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棕褐色,直径4-12mm,棱纹黄棕色。菌柄近圆柱形,长5.5-8cm,直径2-4cm,类白色,基部略膨大,有的具不规则沟槽,中空。体轻,质酥脆。气弱,味淡、微酸涩。

化学成分1.羊肚菌 含蛋白质,多糖,甲壳质,脂,磷酸盐。Γ-L-谷氨酰-顺-3-氨基-L-脯氨酸(γ-L-glutamyl-cis-3-amino-L-proline),γ-谷氨酰转肽酶类(γ-glutamyltranspeptidase),顺-3-氨基-L-脯氨酸(cis-3-amino-L-proline),又含氨基酸,基中含量较高的为丙氨酸(ala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及脯氨酸(proline),其他含量较低,特别低的是色氨酸(tryptophane)、酪氨酸(tyrosine)、半胱氨酸(cysteine)和胱氨酸(cystine),还含有β-丙氨酸(β-alanine)。还含3种胡萝卜素类(carotene)和4种叶黄素类(xanthophyll),包括虾黄质(astaxanthin)和玉蜀黍黄质(zeaxanthin)。麦角甾醇(ergosterol),麦角甾-5,7-二烯醇(ergosta-5,7-dienol)。

药理作用从羊肚菌中分离出一种血小板取集抑制物,它的IC50为22.9μg/ml。研究表明:这种血小板取集抑制的效力比阿司匹林强2.57倍。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和胃消食;理气化痰。主消化不良;痰多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和胃消食,化痰理气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羊肚菜
下一篇:羊肚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