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叫停支付宝:央行将停止支付宝使用的原因
支付宝叫停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
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同时,央行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此项规定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快跟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无现金支付大潮下,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问题?
商户拒收人民币现金损害消费者选择权;
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诈骗;
还有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由此带来不便……
针对这些问题,央行发声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10号》,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
央行公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下统称现金)。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 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央行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流通领域人民币现金使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一些消费者在旅游景区、餐饮、零售等行业商户消费时被拒收人民币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万多个商户中,
近4成表示过去1年中曾“拒收现金”;在受访的3万多名消费者中,超3成反映在过去1年内经历过“拒收现金”。
对于如何构建长效机制,打造良好的现金流通环境,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引导,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无现金日”玩大了!蚂蚁金服此前被央行约谈
2017年,微信支付、支付宝曾先后推出“8.8无现金日”、“无现金周”等宣传口号,引起社会对“无现金”话题的广泛争议,后来,双方将此类宣传口号撤下。
而就在这些宣传口号撤下之前,“战况”可以说相当激烈了,
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曾明确提示,到店购物结账时只能使用盒马APP或支付宝APP扫码,通过支付宝结账,不支持现金结账。之后,还有类似“现金结账不能打折”的报道出现: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拒收现金,以及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推出规模空前的无现金营销活动,将无现金支付的争议推上了风口浪尖。
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告知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提出三点要求:
在“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去掉”无现金字眼;
撤掉所有含有“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
公开告知参与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尊重消费者支付手段的选择权。
专家:保障人民币流通是维护其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大力推广“无现金社会”,宣传在金融交易中不再使用纸币和硬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手段。
专家表示,人民币现金是法定货币,体现国家信用,保证人民币现金的顺畅流通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不过,各地在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城市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全体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自觉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良好氛围。
若发现现金拒收问题,可通过以下渠道举报
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在发布会上,央行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下一步,央行将结合支付场景和相关规律法规,进一步针对非现金支付细化哪些方式合规、哪些需要关注。
网友也表示,在现阶段,现金还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