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上将简历

05-28

宋任穷简历

宋任穷(1909-2005),原名宋韵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宋任穷,1909年7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葛家园乌石陇。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区委委员兼共青团特支书记。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被派到浏阳县工农义勇军第四团队任中队党代表。

大革命失败后,宋任穷率队参加湘赣秋收起义,同年8月被派往南昌取回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给毛泽东的信。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后,宋仁穷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七连文书,后随队上井冈山。

1928年,宋任穷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文书、营士兵委员会主席,同年5月任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四连党代表。随部队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宋任穷任红十二军三十五师第一0三团政治委员。1932年9月任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八师政治委员。1933年6月部队缩编,任红五军团十三师政治委员和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曾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宋任穷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政治委员。曾与陈赓一起指挥全团巧渡金沙江,抢占皎平渡口,为红军北上打开通路。

1935年8月宋任穷调任红军大学特科团政治委员。同年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干部团政治委员。同年11月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学校政治委员。不久,军委成立北路军,宋任穷任政治委员,同年底成立二十八军,宋任穷任政治委员。1936年2月,宋任穷与刘志丹一起指挥部队发起了东征战役,突破了山西军阀阎锡山所谓的“攻不破的黄河防线”,分兵两路南下北上,历时75天,共歼敌约7个团,生俘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4000余支,炮20余门,并在山西20余县开展了群众工作,推动了抗日运动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陕甘苏区。

东征战役结束后,宋任穷率部参加了1936年5月发起的历时两个多月的西征战役。1937年3月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副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任穷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38年3月率骑兵团到冀南与陈再道会合后,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兼冀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冀南军政委员会书记等职,参与领导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先后与地方党组织一起建立了冀鲁豫、鲁西、湖(微山湖)西3个抗日根据地,击退了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建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1942年秋,宋任穷任中共冀南区委书记,1944年5月任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又称平原分局)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任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1946年任中共中央晋冀鲁豫皖中央局组织部部长。1948年春任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曾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组织工作。曾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南京市委副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1949年底带领西南服务团赴西南。



1950年,宋任穷任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第四兵团政治委员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1952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宋任穷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同年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

1960年起,宋任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66年8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7年10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

1978年12月,宋任穷被增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80年2月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被增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中共十三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宋任穷于2005年1月8日上午9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