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z
紫菜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紫菜的相关记录

拼音Zǐ Cài

别名索菜(《漳浦县志》),紫英(《本草从新》),子菜(《漳州府志》)。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主要为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叶状体

原形态藻体为扁平叶状体,基部有盘状固着器。具短柄,由柄上生出的叶状体呈广披针形或椭圆形,一般长可达15~20厘米,宽10~16厘米,个别的长可达50厘米,宽可达30厘米。膜质,边缘波状;幼时浅粉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深紫色,衰老时转为浅紫黄色。生长期(叶状体)11月至次年5月。

生境分部分布江苏连云港以北的黄海和渤海海岸。亦有栽培者。

化学成分干紫菜含水分10%,蛋白质24.5%,脂肪0.9%,碳水化物31%,粗纤维3.4%,灰分30.3%,钙330毫克%,磷440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1.23毫克%,硫胺素0.44毫克%,核黄素2.07毫克%,尼克酸5.1毫克%,抗坏血酸1毫克%。每公斤干紫菜含碘18毫克。

性味甘咸,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经。"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清热利尿。治瘿瘤,脚气,水肿,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注意①《食疗本草》:"多食胀人。"

备注此外常见的尚有圆紫菜(青岛以南沿海)、长紫菜(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等数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紫菜的相关记录

拼音Zǐ Cài

英文名laver

别名索菜、紫英、子菜、乌菜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毛菜科植物坛紫菜、条斑紫菜、圆紫菜、甘紫菜、长紫菜等的藻体。

原形态1.坛紫菜 藻体暗绿紫色或带淡褐色,膜质,片状,长披针形、长卵形或长亚卵形,一般高12-28cm,宽3-5(-8)cm,栽培藻体长可达2m以上,个别可达4m余。基部心脏形、圆形或楔形,边缘稍有皱褶,具不规则疏稀锯齿。藻体为单层细胞组成,局部为双层,厚约65-95(-110)μm,切面观细胞高35-50μm,径15-22μm,通常有一具星状色素体,少数细胞具双色素体。中位有一球形淀粉核。藻体边缘细胞可转化为精子囊和果胞。雌雄同株,少数异株,固着器由假根丝状细胞组成。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中、高潮带岩礁上。人工养殖在竹筏上等。

栽培生物学特性 紫菜是一种广温性海藻,从海南省到辽宁省旅顺市均有分布,叶状体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

性状性状鉴别 (1)坛紫菜 藻体多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块状,或不规则扁平状,紫褐色或紫红色,水浸展平后,叶状体长披针形、长卵形,长10-28cm,宽3-8cm,基部心形、楔形,边缘稍有皱褶,有不规则锯齿。膜质,易折断。气腥,味咸,微具粘性。

化学成分1.坛紫菜 含蛋白质(protein),糖(saccharide),脂肪(fat),胡萝卜素(carotene),维生素(vitamin)B1、B2、C,烟酸(niacin)及钙,磷,铁,碘等,并含α-蒎烯(α-pinene),α-柠檬烯(α-limo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牻牛儿醇(geraniol),葛缕酮(carvone),糠醛(furfural),缬草酸(valericacid),硫辛酸(lipoic acid),胆碱(choline),磷脂(phosphatide),甘油酸酯(glyceride),二十碳四烯酸(eicosanetetraenoic acid)及叶黄素(lutein),玉蜀黍黄素(zeaxanthin),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藻青素(phycocyanin)。还含有别藻青素(allophycocyanin),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和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为主。

药理作用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紫菜多糖有明显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3H-TdR掺入量为对照组的2.02倍,3H-UR掺入量为对照组的1.28倍。小鼠腹腔注射紫菜多糖150mg/kg,连续7d,可显着增加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其半数溶血值(HC50)为对照组的3.64倍,说明其对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此外,紫菜多糖还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脾脏萎缩,对大鼠红细胞也有明显凝集作用。

性味甘;咸;寒

归经肺、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利咽;止咳;养心除烦;利水除湿。主瘿瘤;脚气;水肿;咽喉肿痛;咳嗽;烦躁失眠;小便淋痛;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注意1.《食疗本草》:多食胀人。

各家论述1.《本草经集注》:治瘿瘤结气。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上一篇:紫萁
下一篇:紫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