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w
乌蔹莓

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乌蔹莓的相关记录

拼音Wū Liǎn Méi

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酸,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痈肿,丹毒,腮腺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取汁涂患处。

备注(1)治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鸭拓草等同用。对热疖疮痈初起及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也可用本品焙干研细,用麻油或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治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马兰根或连钱草萹蓄草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乌蔹莓的相关记录

拼音Wū Liǎn Méi

别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摹》),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绞股兰(《江苏植药志)),猪婆藤、五爪藤、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铁称陀(《湖南药物志》),五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紫绿色,有纵棱,具卷须,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叶为掌状复叶,具小叶5枚,排列成鸟爪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长4~6厘米,宽2.5~3厘米,小叶柄长2~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侧的4枚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小叶柄上,但又各具小分叶柄,小时的边缘具较均匀的圆钝锯齿,总叶柄长3~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横径6~15厘米,序梗长3~12厘米;花小,黄绿色,具短梗;萼杯状;花瓣4,卵状三角形;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药长椭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2室。浆果倒圆卵形,横径约7毫米,成熟时黑色。种子2~4粒。花期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旷野、山谷、林下。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根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果皮中含乌蔹甙。

性味苦酸,寒。

归经《闽东本草》:"入心、肝、胃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痈肿,疔疮,痄腮,丹毒,风湿痛,黄疸,痢疾,尿血,白浊。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浸酒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神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化脓性感染

备注此外,尚有变种毛叶乌蔹莓的全草,广西民间称为"红母猪藤",亦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乌蔹莓的相关记录

拼音Wū Liǎn Méi

英文名Japanese Cayratia Herb, Herb of Japanese Cayratia

别名拔、茏葛、龙尾、虎葛、五叶莓、笼草、乌蔹草、五叶藤、五爪龙、五爪龙草、赤葛、赤泼藤、五龙草、五爪龙藤、母猪藤、五叶茑、血五甲、过山龙、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五爪金龙、小母猪藤、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钦称陀、五将草、过江龙、地五加、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止血藤、五爪绒。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或根。

原形态乌蔹毒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鸟趾状复叶互生;小叶5,膜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长2.5-8cm,宽2-3.5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有小尖头,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脉上有短柔毛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而具较长的小叶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托叶三角状,早落。聚伞花序呈伞房状,通常腋生或假腋生,具长梗,有或无毛;花小,黄绿色;花萼不明显;花瓣4,先端无小角或有极轻微小角;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盘肉质,浅杯状;子房陷于4裂的花盘内。浆果卵圆形,径6-8mm,成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它物上。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5-30℃,喜半荫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庭院、篱旁、林缘等均可栽种。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扭曲,有纵棱,多分枝,带紫红色;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叶皱缩;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中脉有毛茸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有长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005%,内有:樟脑(camphor),香桧烯(sabinene),(王古)(王巴)烯(copaene),β-波旁烯(β-bourbon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β-榄烯(β-elemene),γ-和δ-荜澄茄烯(cadinene),δ-荜澄茄醇(δ-cadinol),檀香萜醇(santalol),4,8-二甲基喹啉(4,8-dimethyl quinoline),棕榈酸甲酯(methylpalmitate),a-水芹烯(a-phellandr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辣薄荷酮(piperitone),a-松油醇(a-terpineol),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O,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1-二十烷炔(1-eicosyne),十甲基环己硅氧烷(decamethylcylohexasi-loxane)等30种成分。还含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以及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氨基酸等。根中预试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粘液质等。果皮中含乌蔹色甙(cayratinin)即是飞燕草素-3-对香豆酰槐糖甙-5-单葡萄糖甙(delphinidin-3-p-coumaroylsophoroside-5-monoglucoside)。

药理作用1.抗菌:乌蔹莓注射液1%、10%浓度,用平皿法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地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31mg/ml,试管内能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毒性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1.12g/kg及102.8g/kg。

性味苦;酸;寒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浸酒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乌蔹莓五加
下一篇:乌药花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