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w
乌桕木根皮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乌桕木根皮的相关记录

拼音Wū Jiù Mù Gēn Pí

别名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类草药性》),乌臼(《摘元方》)。

出处《纲目》

来源大戟科植物乌桕去掉栓皮的根皮或茎皮。全年可采,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

原形态乌桕(《唐本草》),又名:鸦臼(《纲目》),木子树(《植物名实图考》),琼树、蜡子树、虹模、血血木、桕子树,虹树。

生境分部野生或栽培。分布华东和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甘肃等地。

毒性乌桕木引起食物中毒:据报道,以乌桕木作切菜砧板,在砧板上剁肉糜,吃后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轻重与肉糜的剁细程度、肉在砧板上停留时间及进食时间成正比。中毒者潜伏期短(大都在0.5~2.5小时内),发病急,具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少数有四肢、口唇发麻,面色苍白,心慌,胸紧,严重咳嗽等,一般经对症治疗后即能恢复,不致引起死亡。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微温,有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积,杀虫,解毒。治水肿,臌胀,症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体虚者忌服。

复方①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皮二两,木通一两(判),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乌桕木根皮的相关记录

拼音Wū Jiù Mù Gēn Pí

英文名Chinese Tallowtree Root-bark

别名卷根白皮、卷子根、乌桕木根白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根皮可树皮。

原形态乌桕 落叶乔木,高达15m,具乳汁。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5-6cm,顶端有2腺体;叶片纸质,菱形至宽菱状卵形,长和宽约3-9cm,先端微凸尖到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5-10对。穗状花序顶生,长6-12cm;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及花盘;最初全为雄花,随后有l-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10-15朵簇生一苞片腋内,苞片菱状卵形,先端渐尖,近基部两侧各有1枚腺体,萼杯状,3浅裂,雄蕊2,稀3,花丝分裂;雌花具梗,长2-4mm,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苞片3,菱状卵形,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椭圆状球形,直径l-1.5cm,成熟时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每瓣有种子1颗;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吉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耐短期渍水。

性状显微鉴定:根皮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宽,射线宽1-2列细胞。皮层和韧皮部均散有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及纤维;石细胞黄色,不规则形、类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的细胞中常含有草酸钙方晶;纤维多为晶纤维。此外,有少数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分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树皮含莫雷亭酮(moretenone),莫雷亭醇(moretenol)及3-表莫雷亭醇(3-epimoretenol),3,3'-甲基并没食子酸(3,3’-methylellagic acid)。茎皮含6,7,8-三甲氧基香豆精(6,7,8-trimethoxycou-marin),莫雷亭酮,莫雷亭醉。植株合反式-2-顺式-4-癸二烯酸乙酯(ethyl trans-2-cis-4decadienoate)。

药理作用根煎剂有泻下作用;根皮所含花椒油素有杀肠虫作用。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微温;有毒

归经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蛇虫毒。主水肿;症瘕积聚;膨胀;大、小便不通;疔毒痈肿;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体虚者忌服。

各家论述1.《纲目》:乌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一人病肿满气壮,令掘此根,捣烂,水煎服一碗,连行数行而病平。气虚人不可用之。此方出《太平圣惠方》,但不可多服尔。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乌桕根皮
下一篇:乌桕子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