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s
三七

以下是《中国药典》里面关于三七的相关记录

图片三七 三七 三七

拼音Sān Qī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

鉴别(1)本品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 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炮制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凉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三七的相关记录

拼音Sān Qī

别名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

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P. sanchi Hoo]的块根,其亦入药。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分枝和多数支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凸起及横向皮孔。茎直立,单生,不分枝,近于圆柱形,有纵条文。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通常5~7片,膜质,基部一对较小,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而偏斜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细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夏季开淡黄绿色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花5数,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果扁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球形,1~3粒。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丛林下。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一般为栽培;江西、湖北及其它省近年也有栽培。

栽培喜冬暖、夏凉的环境,不耐严寒,忌强光。宜选阴凉通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质壤土栽培。种子繁殖,播种前2~3个月整地、作畦。为了消灭害虫、病害,可在翻地时撒1~2次石灰(60斤/亩)或六六六粉(5~10斤/亩),但必须在种植前20~30天进行。当果实成熟后,可随采随播,产区也多用冬播。播时于畦面开沟,沟宽1~2寸,深2~5分,粒距1.5~2寸,覆细土2~3分,再盖稻草防畦面板结,保持土壤湿润,约3~4个月出苗。幼苗生长1年,于12~1月,休眠芽萌动前,按苗大小,挖出栽种,开沟,以5×5或5×6和6×6寸行株距栽种,栽深0.5~1寸。栽时,芽头向下倾斜成约20度角,然后覆土盖草。播种1月后,搭荫棚,四周围以篱笆;透光度按季节调整,光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春季透光度60%左右,夏季40~50%,冬季逐渐调大透光到50%~80%。生长期间应注意防病、防虫,施肥、摘蕾。

化学成分块根含三七皂甙A(arasaponin A,C30H52O10)、三七皂甙B(arasaponin B,C23H38O10),二者水解后分别生成皂甙元A,皂甙元B及一分子葡萄糖。又近举报导,含有五种三萜皂甙,其甙元为人参二醇及人参三醇等。三七块根除含有皂甙外,尚含有生物碱和黄酮甙。三七叶含皂甙,水解后其皂甙元以人参二醇较多,可明显检出有齐墩果酸,但人参三醇含量极少。

药理作用1、三七块根流浸膏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

炮制开花前采收3年以上的鲜三七,去茎叶泥土,摘下芦头、侧根、须根,分开大小,晒至六、七成干时,用谷壳掺和,边晒边搓揉,使其体质结实,再晒至足干。

性味块根:甘、味苦,温。

功能主治块根:活血祛淤,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块根:1~3钱,研末用白开水送服。不宜入煎剂。

复方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三七1钱,花蕊石血余炭各0.5钱,研末分4次吞服,每日2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三七的相关记录

拼音Sān Qī

别名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出处《纲目》

来源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选生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本品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其剪下的粗支根,称为"筋条";较细者为"剪口三七";最细者为"绒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状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厘米,宽2~5厘米,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厘米;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厘米;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毫米;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林阴下。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主产云南、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类圆柱形或纺锤形,长约3~5厘米,直径约0.3~3厘米,顶端有根茎残基。外表灰黄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断续的纵皱纹,及横向隆起之皮孔,并有支根的断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木部与皮部常分离,皮部黄色、灰色或棕黑色,本部角质光滑,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先苦而后微甜。以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棕黑色、无裂痕者为佳。

炮制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透切片晒干。三七粉 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0.5~1钱。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复方①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心绞痛

备注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又名:竹节三七)。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三七的相关记录

拼音Sān Qī

英文名Sanchi

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山漆;参三七;田七;滇三七[盘龙七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于山坡丛林下,今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披、土丘缓坡上或人工荫棚下。

栽培生物学特性 属生态幅窄的严热带高山阴性植物,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忌严寒和酷暑。栽培要求搭荫棚。种子有胚后熟特性,不能干燥贮藏,需随采随播。云南在1000-1600m;广西在700-1000m地区栽培。宜在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土壤栽种,忌连作。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类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至棕黑色,具蜡样光泽,顶部有根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断续的纵皱及支根断痕。体重,质坚实,击啐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断面灰绿、黄绿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脂道斑点,中心微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微凉而后回甜。

化学成分三七中含有多种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的活性成分。从根中分得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1、Rb、-Re、-Rg1、-Rg2、-Rh1,20-O-葡萄糖人参皂甙Rf(20-O-glucoginsenosideRf),三七皂甙(notoginsenoside)-R1、-R2、-R3、-R4、-R6、-R7,绞股兰甙(gypenoside)XVII[1-5];从块状根茎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b2、-Rd、-Re、-Rg1和三七皂甙R1[4];从绒根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g1、Rh1和达玛-20(22)-3β,12β,25-三醇-6-O-β-D-吡喃葡萄糖甙[dannar-20(22)-ene-3β,12β,25-TCMLIBio 1-6-O-β-D-glucopyranoside][6,7]等;从芦头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d、Re、Rg1、Rh1,三七皂甙R1、R4[8]。又从根的水深性部分中分得止血有效成分田七氨酸(dencichine),又称三七素,为一种特殊氨基酸,其结构为β-N-草酰基-D-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o-D-αβ-diaminopropion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赖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总氨基酸的平均含量为7.73%[10]。根还含抗癌多炔成分:人参炔三醇(panaxyTCMLIBiol)[5]。

药理作用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1.1三七总皂甙(PNS)和单体皂甙(Rb1、Rg1)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毒性毒性五加皂甙与普通皂甙不同,对金鱼毒性极轻。五加皂甙A对小鼠静脉注射之最小致死量为460mg/kg。

鉴别理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5ml,水浴温浸30min,滤过。①取滤液1ml。蒸干,加醋酐1ml与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检查甾类)。②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橼酸溶液各1滴,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2)薄层色谱 取粉末0.5g,加水5滴搅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5ml密寒,振摇10min,放置2h,离心,取上清液,加正丁醇饱和的水3倍量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甙Rb1、Rg1,及三七皂甙R1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已酯-甲醇-水(15:40:22:10)10℃烘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灯下,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炮制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切片晒干。

性味味甘;微苦;性湿

归经归肝;胃;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散血;定痛。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理,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纲目》: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三七叶
下一篇:鼠标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