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s
水蕨

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水蕨的相关记录

拼音Shuǐ Jué

别名岂、水松

来源蕨类水蕨科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Brong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散瘀拔毒,镇咳,化痰,止痢,止血。主治胎毒,痰积,跌打,咳嗽,痢疾,淋浊。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水蕨的相关记录

拼音Shuǐ Jué

别名荳(《吕氏春秋》),龙须菜(《植物名实图考》),龙牙草、水松草、水铁树、水扁柏(《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纲目》

来源为水蕨科植物水蕨全株

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高30~80厘米,绿色,多汁。根茎短而直立,以须根固着于淤泥中。叶2型,无毛,不育叶的柄长10~40厘米,圆柱形,肉质,叶片直立或漂浮,狭矩圆形,长10~30厘米,宽5~15厘米,2~4回深羽裂,末回裂片披针形,宽约6毫米;能育叶较大,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5~40厘米,宽10~22厘米,2~3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角果状,宽约2毫米。边缘薄而透明,反卷达于主脉,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无内藏小脉。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稀疏,棕色,幼时为反卷的叶缘覆盖,成熟后多少张开。

生境分部生于池沼、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和安徽等地。

性味①《纲目》:"甘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治痞积,痢疾,胎毒,跌打损伤。

复方治腹中痞积:水蕨,淡煮食。下恶物。忌杂食一月余乃佳。(《卫生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水蕨的相关记录

拼音Shuǐ Jué

英文名Herb of Floating Fern, Herb of Oriental Water Fren

别名龙须菜、龙牙草、水松草、水铁树、水扁柏、水柏、水芹菜、水柏枝

出处出自《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蕨科植物水蕨的全株。

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高30-80cm,绿色,多汁。根茎短而直立,以须根固着于淤泥中。叶2型,无毛,不育叶的柄长10-40cm,圆柱形,肉质,叶片直立或漂浮,狭矩圆形,长10-30cm,宽5-15cm,2-4回深羽裂,末回裂片披针形,宽约6mm;能育叶较大,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5-40cm,宽10-22cm,2-3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角果状,宽约2mm,边缘薄而透明,反卷达于主脉,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无内藏小脉。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稀疏,棕色,幼时为反卷的叶缘覆盖,成熟后多少张开。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池塘浅水处、水田或浅水沟中,有时漂浮于深水面上。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短,密生须根。叶二型,无毛。营养叶狭短圆形,长10-30cm,宽5-15cm,二至四回羽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宽约6mm;孢子叶较大,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5-40cm,宽10-20cm,二至三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角果状,宽不超过2mm;叶脉网状,无内藏小脉。孢子囊沿网脉疏生。气微,味甘、苦。

化学成分含较多的β-胡萝卜互(β-carotene)。

性味甘;苦;寒;无毒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积;散瘀;解毒;止血。主腹中痞块;痢疾;小儿胎毒;疮疖;跌失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忌杂食一月余乃佳。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治跌打,散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上一篇:水藁本
下一篇:水蔗草
  •  标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