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s
石花菜

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石花菜的相关记录

拼音Shí Huā Cài

别名琼胶、洋菜

来源藻类红藻门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Lamx.,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主治驱蛔,缓泻。并可用于上焦风热。

备注(1)为琼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细菌培养基。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石花菜的相关记录

拼音Shí Huā Cài

别名石华(郭璞《江赋》),海菜琼枝、草珊瑚(《南越笔记》)。

出处《日用本草》

来源为红翎菜种植物琼枝藻体

原形态琼枝,又名:胶麒麟莱。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海南岛沿岸。

药理作用对患高脂血症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胆甾醇的作用。

性味甘咸,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①《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热。"

注意脾肾虚寒者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石花菜的相关记录

拼音Shí Huā Cài

英文名edible seaweed,agar-agar

别名琼枝、牛毛石花、石花草、冻菜、红丝、雪花菜、牛毛菜、洋菜、凤尾、石华、海菜、草珊瑚

出处出自1.《日用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花菜科植物石花菜、细毛石花菜、大石花菜等的藻体。

原形态1.石花菜 藻体红带紫色,软骨质,丛生,高10-20(-30)cm,主枝亚圆柱形、侧扁,羽状分枝4-5次,互生或对生,分枝稍弯曲,也有平直,无规律,各分枝末端急尖,宽约0.5-2mm。髓部为无色丝状细胞组成,皮层细胞产生许多根状丝,细胞内充满胶质。藻体成熟时在末枝上生有多数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精子囊和囊果均在末枝上生成,囊果两面突出,果孢子囊为棍棒状。藻体固着器假根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低潮带的石沼中或水深6-10m的海底岩石上。

栽培石花菜属温暖性海藻类,适宜在8~28℃温度条件下生长,其成熟期在夏季经历20-27-20℃范围的温度变化。生长缓慢,1年长10~15cm。目前采用筏式养殖方法。选择附着生物少、生长点完整、棵大、枝粗壮、色泽鲜艳的天然石花菜为苗种,把每株苗种分劈为2~4棵小枝,夹于聚氯乙烯苗绳上,每隔2.5cm夹一枝,然后将苗绳绑于筏架上,在海水中养殖。1年可养二茬,春茬养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初,共70d,秋茬9月底至12月初,共60d可收获,春茬产量高于秋茬,每1hm\2产量可达6000kg干菜。

性状性状鉴别(1)石花菜 藻体紫色,丛生,长8-15cm,软骨质。基部有固着器。主枝与分枝扁平,分枝4-5次,呈羽状,枝端有时可见略膨大的囊果。气微腥,味微咸。

化学成分1.石花菜 含琼脂糖(agarose),琼脂胶(agaropectin),牛磺酸(taurine),N,N-二甲基牛磺酸(N,N-dimethyl taurine),24-亚甲基胆甾醇(24-methylene cholesterol,chalinasterol),胆碱(choline),维生素(vitamin)B2,及抗病毒多糖(antiviral polysaccharide)。

药理作用对患高脂血症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胆甾醇的作用,参见“海藻”条。

鉴别1.浸于碘液中片刻,变紫红色。

性味甘;咸;寒;滑;无毒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缓下;驱蛔。主肠炎腹泻;肾盂肾炎;瘿瘤;肿瘤;痔疮出血;慢性便秘;蛔早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注意脾肾虚寒者慎服。孕妇也不宜多食。

各家论述1.《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热。发下焦之虚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上一篇:石苁蓉
下一篇:石花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