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s
石龙子

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石龙子的相关记录

拼音Shí Lónɡ Zǐ

别名四脚蛇草龙

来源石龙子科动物铜石龙子Sphenomorphus indicus (Gray)或同属其它种石龙子的活体或干燥全体。春夏秋皆可捕,晒干或烘干。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镇痉祛风。用于淋巴结结核,乳癌,肺痈,癫痫,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用法用量0.5~1钱。作散剂或熬膏。

备注(1)同属动物花楔蜥Sphenomorphus maculatus (Blyth)。亦同供药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石龙子的相关记录

拼音Shí Lónɡ Zǐ

别名蜥蜴(《本经》),山龙子、守宫、石蜴(《别录》),泉龙(《春秋繁露》注),猪婆蛇(《纲目》),五寸棍(《陆川本草》),四脚蛇(《四川中药志》)。

出处《本经》

来源为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全体

原形态全长约21厘米。周身被有覆瓦状排列的角质细鳞,鳞下分布骨片;鳞片质薄,光滑,鳞列24~26行。吻端圆凸,鼻孔1对,鼻后鳞缺如;眼分列于头部两侧,眼间距宽;舌短,稍分叉。体背面粘土色,一般有3条纵走的淡灰色线;鳞片周缘淡灰色,因而呈现网状斑纹。四肢发达,前肢5指,后肢5趾,指、趾端均有钩爪。尾细长,末端尖锐,易断,断后能再生。

生境分部栖于山野草丛中,爬行迅速。分布长江流域和以南地区。

性味咸,寒,有毒。

功能主治破结,行水。治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熬膏或研末调敷。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恶硫黄、斑苗(蝥)、无夷。"

复方①治小儿颓:蜥蜴一枚,烧灰,末,以酒服之。(《备急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石龙子的相关记录

拼音Shí Lónɡ Zǐ

英文名Chinese Skink

别名蜥易、易蜴、蜥蜴、山龙子、守宫、石蜴、猪蛇婆、四脚蛇、五寸棍

出处出自1.《本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或蓝尾石龙子除去内脏的全体。

原形态1.石龙子,头体头103-125mm,尾长144-189mm。眶上鳞第2枚显着大于第1枚;额顶鳞发达,彼此相切,有上鼻鳞;无后鼻鳞;第2列下颞鳞楔形,后颏鳞前、后2枚。耳孔前缘有2-3个瓣突,鼓膜深陷。体较粗壮,环体中段鳞22-24行;肛前具1对大鳞;尾下正中行鳞扩大。前、后肢贴体相向时不相遇,指、趾侧扁掌足冰粒鳞大、小不一。背面灰橄榄色;头部棕色;颈侧及体侧红棕色,雄性更为显着,体侧有分散的黑斑点;腹面白色。幼体背面黑灰色,有3条浅黄色纵纹向后直达尾部,随个体成长而消失或隐约可见。雄性颞部显着隆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海拔200-1000m的山区、平原耕作区、开阔地、住宅、路旁杂草乱石堆中捕食昆虫。

栽培本品野生。

药理作用本品有抗癌作用,其醇提取物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呼吸;体内试验,可延长移植肿瘤动物的寿命。

炮制捕得后处死,割除内脏,洗净,置通风处干燥,或晒干。

性味味咸;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破结散瘀;解毒。主癃闭;石淋;小便不利;恶疮;臁疮;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石龙胆
下一篇:石龙刍根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