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p
蒲黄

以下是《中国药典》里面关于蒲黄的相关记录

拼音Pú Huánɡ

英文名POLLEN TYPHAE

别名香蒲、水蜡烛、蒲草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浊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 、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性状本品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鉴别(1)本品粉末黄色。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29μm ,表面有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具单孔,不甚明显。

炮制生蒲黄:揉碎结块,过筛。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用法用量5~9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蒲黄的相关记录

拼音Pú Huánɡ

别名蒲厘花粉(陶弘景),蒲花(《江苏植药志》),蒲棒花粉(《新疆药材》),蒲草黄(《药材学》)。

出处《本经》

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夏季花将开放时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穗,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性状为鲜黄色的细小花粉。质轻松,遇风易飞扬,粘手而不成团,入水则飘浮水面。用放大镜检视,为扁圆形颗粒,或杂有绒毛。无臭,无味。以色鲜黄、光滑、纯净者为佳。

化学成分长苞香蒲的花粉含异鼠李素的甙、廿五烷、挥发油及脂肪油约10%。脂肪油含游离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约30%,谷甾醇约13%,此外尚含棕榈酸、硬脂酸及油酸的甘油酯、α-香蒲甾醇。

药理作用①对子宫的作用

炮制生蒲黄:揉碎结块,过筛,除去杂质。蒲黄炭:取净蒲黄粉末,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全部黑褐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将结块揉碎,过筛。(本品易复燃,须放凉1~2日,仔细检查后方能贮存)

性味甘辛,凉。

归经入肝、心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下湿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8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复方①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三两(微炒),龙骨二两半。艾叶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圣济总录》蒲黄丸)

各家论述①《纲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能相济也。"

临床应用动物实验证明,蒲黄对不同动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均有直接使其收缩或增强收缩和紧张性的作用。临床应用于产褥期,于产后开始口服生蒲黄末,每日3次,每次3克,连续3天,以观察其对子宫的收缩作用。据31例产妇的服药结果,产后3日宫底平均下降4.71厘米,而对照组(未服药)30例平均下降3.64厘米;同时服用生蒲黄后产妇的恶露亦渐减少。认为所谓"祛瘀"作用,其本质似在于收缩子宫;并认为蒲黄除能收缩子宫外,还有止血作用。此外,作者还根据蒲黄的作用及临床观察结果,对蒲黄"生用活血行血,炒黑止血"及"阴虚、无瘀忌用"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蒲黄无炒黑的必要,主张一律生用;临床应用除孕妇外,一般无所禁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蒲黄的相关记录

拼音Pú Huánɡ

英文名Cattail Pollen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出处1.陶弘景:蒲黄,即蒲厘花上黄粉也。伺其有便拂取之,甚疗血。

来源药材基源:为香蒲科植物狭叶香蒲、宽叶香蒲、东方香蒲和长苞香的花粉。

原形态1.狭叶香蒲,多年生草本,高1.5-3m。根茎匍匐,须根多。叶狭线形,宽5-8mm,稀达10mm。花小,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长圆柱形,褐色;雌雄花序离生,雄花序在上部,长20-30cm,雌花序在下部,长9-28cm,具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蓝2-3,基生毛较花药长,充端单一或2-3分又,花粉粒单生;雌花具小苞片,匙形,较柱头短,茸毛早落,约与小苞片等长,柱头线形或线状年圆形。果穗直径10-15mm,坚果细小,无槽,不开裂,外果皮下分离。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浅水。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环境。以选择向阳、肥沃的池塘边或浅水处栽培为宜。

性状性状鉴别术品为黄色细粉,质轻松,易飞扬,手捻之有润滑感,入水不沉。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1.狭叶香蒲,花粉主含黄酮类成分:香蒲新甙(typhaneoside)即异鼠李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 O-2G-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山柰酚-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G-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α-L-rhamnosyl(1-2)-β-D-glucoside],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syl(1-2)-β-D-glucoside],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α-L-rhamnosyl(1-2)-β-D-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柚皮素(naringenin)。还含甾醇类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又含7-甲基-4-三十烷酮(7-methyl-4-TCMLIBiacontanone),6-三十三烷醇(6-TCMLIBiTCMLIBiacontanol),二十五烷(pentacosane)。还含多糖TAA、TAB、TAC,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7000、80000、86000,TAA由半乳糖(galact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阿拉伯糖(arabinose),鼠李糖(rhamnose),木糖(xylose)按摩尔比2.7:6.5:6.6:2.7;1.0构成,TAB由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按摩泉比2.3:2.4:8.7:1.0构成,TAC由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按摩尔比1.7:1.7:5.2:1.0构成。另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缬氨酸(val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胱氨酸(cystine),色氨酸(TCMLIByptophane)等氨基酸和钛、铝、硼、匐、铬、铜、汞、铁、碘、钼、硒、锌等微量元素。又含挥发油,基中主成分为:2,6,11,14-四甲基十九烷(2,6,11,14-teTCMLIBamethylnonadecane),棕榈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棕榈酸(palmitic acid),还含2-十八烯醇(2-octadecenol) ,2-戊基呋喃(2-pentylfuran),β-蒎烯(β-pinene),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methyloctadeca-8,11-dienoate),1,2-二甲基苯(1,2-dimethoxybenzene),1-甲基萘(1-methylnaphthalene),2,7-二甲基萘(2,7-dimethylnaphthalene)等共63个组分。

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蒲黄提取液对离体兔心有明显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蒲黄水煎剂及以蒲黄为主的复方心舒Ⅲ号水煎剂均可使金黄地鼠夹囊微循环小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对小鼠心肌微循环也有改善作用。蒲黄对家兔心肌损害有防护作用,家兔左室支动脉结扎形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术后经用蒲黄治疗,可使家兔心肌梗塞范围缩小,病变减轻,还可使该模型家兔体内循环血小板比率升高,说明蒲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机制之一。从长苞香蒲花粉中提取分离的水仙甙能明显保护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增加小鼠心肌86Rb摄取率,推测与水仙甙的钙拮抗作用有关。大剂量蒲黄具有抗低压缺氧作用,提高动物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蒲黄醇提物可延长夹闭气管小鼠和结扎颈总动脉小鼠的心电消失时间;可使小鼠异丙肾上腺素增加耗氧致缺氧、尾iv空气的存活时间延长;但对NaNO3所致小鼠组织缺氧死亡时间无延长作用。表明蒲黄提高心肌及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或降低心、脑等组织的耗氧量,对心脑缺氧有保护作用,其原理可能为阻止心肌中ATP及ADP含量降低,使大脑皮层细胞膜上Na-K-ATP 酶及Mg一ATP酶活力增强,加速ATP分解,并使中枢抑制加强,提高缺氧耐力,还可使缺氧心、肝超氧化物歧化酶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提高脑组织及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耗量及乳酸含量。

毒性蒲黄毒性较低,小鼠ip LD50 为35.57g/kg。蒲黄可引起豚鼠过敏,试管试验有溶血作用。还可使小白鼠红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减少。本品虽无明显副作用,但可收缩子宫、故孕妇不宜服用。服用生蒲黄常致胃部不适,食欲减退。

鉴别(1)取本品0.1g,加乙醇5ml,温浸,滤过。取滤液1ml,加盐酸2-3滴,镁粉少许,溶液渐显樱红色。(检查黄酮)(2)取本品0.2g,加水10ml,温浸,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淡绿棕色。

炮制1.生蒲黄:揉碎结块,过筛,除去杂质。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祛瘀;利尿。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须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散瘀止痛多生用,止血每炒用,血瘀出血;生熟各半。

注意1.孕妇慎服。

复方①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 蒲黄三两(微炒),龙骨二两半,艾叶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圣济总录》蒲黄丸)②治产后血不下: 蒲黄三两。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梅师集验方>③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 干荷叶(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黄甘草(炙)各三分,蒲黄(生)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局方》蒲黄散)④治产后心腹痛欲死: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 淘去砂土)各等分。为末,先用萨醋,调二钱,熬成督,入水一盏,煎-巳分,食前热服。 (《局方》失笑散)⑤催生: 蒲黄、地龙(洗去士,于新瓦上焙令微黄)、陈糯皮等分。各为末p9口经日不产,各抄一钱巴,新汲水调服。(《证类本草》)⑥治坠伤扑损,疯血在内,烦闷者: 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 (《塞上方》)⑦治吐血、唾血: 蒲黄一两。捣为散,每服三钱,温酒或冷水调。(《简要济众方》)⑧治肺热舰血: 蒲黄、青嚣各一钱。新汲水服之。或去青摸,入油发灰等分,生地黄中顺下。(《简便单方》)⑨治鼻施经久不止: 蒲黄二、三两,石榴花一两(末)。上药,和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一钱。 (《圣惠方》)⑩治膀就热入、便血不止: 蒲黄(微炒)二两,郁金(挫)三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巴,粟米饮调下,空心晚食前服。 (《圣济总录》蒲黄散)(11)治卒下血: 甘草、干姜、蒲黄各一分。三物下筛,酒服方寸巴,日三。(《僧深集方》蒲黄散)(12)治舌胀满口,不能出声: 蒲黄频掺。 (《本事方》)(13)治小儿重舌,口中生疮,涎出: 蒲黄一分,露蜂房一分(微炙),白鱼一钱。上药,都研令匀。用少许酒调,敷重舌、口中疮上,日三用之。 (《圣惠方》蒲黄散)(14)治醇耳出脓: 蒲黄末,掺之。 (《圣惠方》)(15)治环中出血: 蒲黄、炒黑研末,掺人。 (《简便单方》)(16)治脱肛:蒲黄二两。以猪脂和数肛上,纳之, (《干金方》)(17)治阴蚀: 蒲黄二两,桐皮二两,甘草二两。凡三物,捣筛,粉创上。 (《令李方》蒲黄散)(18)治丈夫阴下湿痒: 蒲黄末激之。 (《千金方》)

各家论述1.《纲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涤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丽手顾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能相济也。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于产褥期,于产后开始口服生蒲黄末,每日3次,每次3g,连续3天,以观察其对子宫的收缩作用。据31例产妇的服药结果,产后3日宫底平均下降4.71cm,而对照组(未服药)30例平均下降3.64cm; 同时服用生蒲黄后产妇的恶露亦渐减少。认为所谓法瘀作用,其本质似在于收缩子宫;并认为蒲黄除能收缩子宫外, 还有止血作用。此外,作者还根据蒲黄的作用及临床观察结果,对蒲黄生用活血行血,炒黑止血及阴虚、无瘀忌用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蒲黄无炒黑的必要,主张一律生用力陆床应用除孕妇外,一般无所禁忌.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破布叶
下一篇:蒲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