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地黄

毛地黄和洋地黄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毛地黄目前最早的记录于《中国植物志》,为玄参科植物毛地黄或毛花毛地黄的叶为玄参科植物毛地黄或毛花毛地黄的叶。在中医上认为具有强心、利尿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毛地黄需要注意的是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必须根据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剂量。

毛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毛地黄具有强心、利尿的功效。对心力衰竭;心脏性水肿都有良好的作用。

毛地黄具有强心剂。主要作用在兴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使收缩期的血液输出量大为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脏性水肿患者有利尿作用。的功效。主要作用为主要作用在兴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使收缩期的血液输出量大为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脏性水肿患者有利尿作用。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毛地黄对心有好处,味道较苦,性温和,毛地黄内服,粉剂,每次0.1-0.1克,极量0.4克。或制成片剂、注射剂用。

禁忌

《中华本草》

本味药材本味药材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必须根据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剂量。

概况

生境分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有人工种植。

采收储藏

北方作1年生人工种植,南方可作2年生人工种植。当叶片肥厚浓绿粗糙,停止生长时,即可采收。北方9月初至10月底采收,叶片中强心甙含量最高。北方1年可采叶2-3次,南方可采3-5次。采后,在60℃以下迅速干燥。

药材原始形态

一、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除花冠外,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茎直立,单生或数条成丛。基生叶多数成莲座状;叶柄长2-8厘米,具狭翅;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40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具带短尖的圆齿,少有锯齿;茎生叶下部的与基生叶同形,向上渐小,叶柄短直至无柄而成为苞片。总状花序顶生;萼钟状,长约1厘米,结果期间增大,5裂几达基部,裂片长圆状卵形;萼钟状,长约1厘米,结果期间增大,5裂几达基部,裂片长圆状卵形,先端钝至急尖;花端被白色柔毛,上唇2浅裂,下唇3裂,中唇片较长;雄蕊4,二强,柱头2裂。蒴果卵形,先端尖,密被腺毛。种子短棒状,被毛及蜂窝状细纹。开花期间5-6月。

2.本种与毛地黄的区别是:叶长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30厘米,宽约。

一、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而略抱茎,全缘,基生叶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两面是没有毛的,仅沿边中部以下有白色长绵毛,主脉较粗,侧脉自叶的基部伸达叶片上部,或与主脉呈锐角,向先端直走似平行脉状,无柄。花较小,长约2厘米;花梗长约2毫米;花冠常为乳白色。

性状

性状鉴别 一、毛地黄叶、宽4-11厘米;叶端钝圆、叶基渐狭成去状叶柄、长约至17厘米;叶缘肯不规则同圆钝锯齿、上表面暗绿;微有毛、叶脉下凹;下表面淡灰绿色、密被毛、羽状网脉、主脉及主要侧脉宽扁、带紫色、显着凸起、细脉末伸入叶缘每一锯齿、质脆。干气微、湿润润后具特异气味、味极苦。

二、毛花毛地黄叶 叶片常皱缩并破碎。完整叶片呈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柄、长至27厘米、宽至。

一、5厘米、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黄绿色、叶端渐尖、全缘;根出叶有不规则锯齿缘、基部狭缩成去状叶柄、主脉较粗、侧脉少数;根出叶有不规则锯齿缘、基部狭缩成去状叶柄、主脉较粗、侧脉少数、自叶基部伸达叶片上部、或自主脉呈锐角分出、直达叶端。质薄而脆、易碎、气微、味稍苦。

显微鉴别 毛地黄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大小不一、略作波状排列、有毛茸、气孔较少;下表皮细胞扁小、有毛茸、气孔众多、有时下表皮与海绵组织脱离。栅栏组织为1列短柱状细胞、偶有2裂、与海绵组织细胞区分不明显。主脉上面略凹陷、下面极为凸出、木质部瓣月形、导管排列成行、射线细胞1列、木质部被射线分成数束、韧皮部细胞小、维管束四周有厚角细胞层。

粉末特征:一、毛地黄叶 粉末黄绿色或灰绿色。一、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二、气孔不定式、以下表皮为多、副卫细胞3-5个。三、非腺毛疣状突起、中部常1-2细胞皱缩。四、腺毛一种头为2细胞、柄1-2细胞;另一种为头部单细胞、柄1-4细胞、头部细胞直径约25μm。

二、毛花毛地黄叶 粉末暗绿色。一、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略弯曲、稍不规则或连珠状增厚;下表皮细胞壁皮状弯曲、边球状增厚明显;断面观表皮细胞侧壁可见纵长纹孔。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二、非腺毛2-14细胞、表面微有疣关突起。三、腺毛有两种、一种为头部2细胞、柄单细胞;另一种头部单细胞、柄3-10细胞。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小叶蒲桃
下一篇:黑木耳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