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小豆

青小豆

青小豆和绿豆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青小豆在《开宝本草》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青小豆需要注意的是①孟诜,今人食绿豆皆挞去皮,即有少壅气,若愈病须和皮,故不可去。

青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青小豆具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对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药物及食物中毒都有良好的作用。

青小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青小豆对入心、胃有好处,味道有点甜味甘,寒性较大青小豆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15-30克,大剂量可用120克,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或生研榨汁。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将药材磨成粉末状,加水调成糊状,涂抹与患处。食用举例:解暑: 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农药中毒。

禁忌

《中华本草》

一、 孟诜:今人食绿豆皆挞去皮,即有少壅气,若愈病须和皮,放不可去。

二、《本草拾遗》反榧子壳,害人。

三、《本草经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中药大辞典》

一、孟诜:今人食绿豆皆挞去皮,即有少壅气,若愈病须和皮,故不可去。

二、《本草拾遗》反榧子壳,害人。

三、《本草经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概况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人工种植。

采收储藏

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簸净杂质。

药材原始形态

一年生直立或末端微缠绕草本,被淡褐色长硬毛。小叶3,阔卵形至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4-10厘米,宽2.5-7.5厘米,先瑞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狭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1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2束;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状,成熟时黑色,长6-10匣米,宽约6.5毫米,被稀长硬毛。种子短矩形,绿色或暗绿色。开花期间6-7月。结果期间8月。

性状

干燥种子呈短矩圆形、长4-6毫米、表面绿黄色或暗绿色、光泽。种脐位于一侧上端、长约为种子的1/3、呈白色纵向线形。种皮薄而韧、剥离后露出淡黄绿色或黄白色的种仁、子叶2枚、肥厚。质坚硬。

相关记载

一、《纲目》:绿豆,消肿治疽之功虽同亦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皆人所为,非豆之咎也。豆粉须以绿色黏腻者为真,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论发挥。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按《夷坚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

二、《本草经疏》: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者,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三、《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第书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

备注

一,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汁候冷,频频饮服。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绵羊脂
下一篇:凤尾花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