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桐子

矮桐子

矮桐子和臭牡丹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矮桐子在《纲目拾遗》里就已经记载过,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茎、叶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茎、叶。在中医上认为具有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的功效和作用。

矮桐子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矮桐子具有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的功效。对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都有良好的作用。

矮桐子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散瘀。根: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病、头晕头痛、肺脓疡。叶:外用治痈疖疮疡、痔疮发炎、湿疹、还可作灭蛆用。的功效。主要作用为根: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病、头晕头痛、肺脓疡。叶:外用治痈疖疮疡、痔疮发炎、湿疹、还可作灭蛆用。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矮桐子对心、肝、脾有好处,味道较苦、辛,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矮桐子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10-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或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剂。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煎水熏洗,或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或将药材磨成粉末状,加水调成糊状,涂抹与患处。食用举例:治疔疮: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湿疹及定位性药疹:取臭牡丹根茎叶晒干研粉,用时将药粉夹于单层纱布内,以温开水浸湿,敷于患处(并经常用温开水湿透纱布以保持湿润,每日湿敷1次。治疗湿疹25例,19例治愈(皮肤完全恢复正常),4例近愈(皮肤接近正常,仅有少量脱屑及痒感),7例好转(病变明显消退,痒感减轻),1例无效。定位性药疹10例,6例治愈,4例好转。

概况

生境分部分布河北、河南、陕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地。

采收储藏

夏季采集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落叶灌木,高1-2米。叶对生,广卵形,长10-20厘米,宽8-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或近于截形,边缘有锯齿而稍带波状,上面深绿色而粗糙,具密集短毛,下面淡绿色而近于光滑,惟脉上有短柔毛,触之有臭气;叶柄长约8厘米。花蔷薇红色,有芳香,为顶生密集的头状聚伞花序,径约10厘米;花萼细小,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尖,外面密布短毛及腺点;花冠径约。

一、5厘米,下部合生成细管状,先端5裂,裂片线形以至长圆形;雄蕊4,花丝与花柱均伸出,花丝通常较花柱为短;子房上位,卵圆形。核果,外围有宿存的花萼。开花期间7-8月。结果期间9月至10月。生长于湿润的林边、山沟及屋旁;亦有人工种植。

性状

性状鉴别 小枝呈长圆柱形、长1-。

一、5m、直径3-1毫米至2毫米、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皮孔点状或稍呈纵向延长、节处叶痕呈凹点状;质硬、不易折断、切断面皮部棕色、菲薄、木部灰黄色、髓部白色。气微、味淡。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宽卵形、长7-20厘米、宽6-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疏被短柔毛、下面色稍淡、是没有毛的或仅脉上有毛、基部脉腋处可见黑色疤痕状的腺体;叶柄黑褐色、长3-6厘米。气臭、味微苦、辛。

以枝嫩、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粉末特征:绿色。一、腺毛较多、腺头2-8细胞、直径22-35μm;腺柄单细胞。二、非腺毛2-8细胞、锥形、常弯曲、长40-150μm、基部直径约28μm。三、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天螺蛳
下一篇:丛生龙胆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