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益母草

白花益母草

白花益母草錾菜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白花益母草在《本草拾遗》里就已经记载过,为唇形科植物錾菜或大花錾菜的全草为唇形科植物錾菜的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白花益母草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慎服。

白花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白花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的功效。对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崩漏;跌打伤痛;疮痈都有良好的作用。

白花益母草具有破瘀、调经、利尿。用于产后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肾炎水肿。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产后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肾炎水肿。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辛、微味道较苦,是稍微有点寒性的药材白花益母草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6-15克,或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或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敷于患处。

禁忌

《中华本草》

孕妇慎服。

《中药大辞典》

孕妇慎服。

概况

生境分部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山坡、路边、荒地上。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及西南等地。

采收储藏

8-10月采收,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体较粗糙。茎直立,高40-100厘米以上,方形,具4棱,有节,密被倒生的租毛。叶厚,带革质,对生,两面均有灰白色毛;下部的叶有长柄,卵圆形或羽状3深裂,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和缘毛;中部的叶有短柄,披针状卵圆形,有粗锯齿:枝梢的叶无柄,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花多数,腋生成轮状,无柄;苞片线形至披针形,或呈刺状,有毛;萼钟状,外面密被细毛,5脉,萼齿5,先端刺尖,上3齿相似,呈三角形,下面2齿较大;花冠白色,常带紫纹,长。

一、3厘米,2唇,上唇匙形,先端微凹,有缘毛,下唇3浅裂,中间裂片倒心脏形;雄蕊4,2强;子房4裂,花柱丝状,柱头2裂。小坚果黑色,有3棱,表面光滑。开花期间7-9月。结果期间10-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一、錾菜 茎呈方柱形、长40-95厘米、表面有纵槽、密被贴生的微柔毛、节间处尤密。叶对生、近革质、暗绿色、多已脱落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6-7厘米、宽4-5厘米、3裂、边缘有疏粗锯齿、两面有小硬毛、下面散有黄色腺点、叶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隆起、使之叶面具有皱纹、叶柄长1-2厘米;中部以上的叶长圆形、边缘疏锯齿、叶柄长不及1厘米。轮伞花序腋生、花萼筒状、长7-8毫米、萼齿长3-5毫米、花冠唇形、灰白色、长约。

一、8厘米。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黑色、表面光滑。气微、味淡。

二、大花錾菜 茎有倒生糙伏毛。叶草质、心状圆形、长7-1-2厘米、宽6-9厘米、3裂、两面疏被短毛、叶面无皱纹;中部以上的叶卵圆形。萼齿长5-10毫米、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长2.5-2.8厘米。

显微鉴别 一、錾菜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非腺毛密集、1-3细胞、长140-640μm、基部直径40-80μm、壁厚10-16μm、胞腔较窄、表面陷现螺状纹理、并有疣状突起、毛茸顶端的细胞较长、约占全长2/3;腺毛少数、头部1-4细胞、直径20-24μm。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主糨曲、有腺鳞、关部8细胞、直径52-56μm;气孔不定式;非腺毛与腺毛特片与上表面相同。

二、大花錾菜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非腺毛1-3细胞、长165-525μm、基部直径58-70μm、壁厚12-20μm、胞腔较窄、表面有细密螺纹及隐现疣状突起;腺毛头部4细胞、直径20-24μm。下表皮细胞现疣状突起;腺毛头部4细甩、直径20-24μm。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非腺毛较少、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40-60μm;气孔不定式。

备注

一,同属植物大花錾菜(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与前种相似。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走茎灯心草
下一篇:王浆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