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

蛐蛐

蛐蛐和蟋蟀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蛐蛐在《纲目》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蟋蟀科动物蟋蟀的成虫为蟋蟀科昆虫蟋蟀的干燥全虫。在中医上认为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蛐蛐需要注意的是体虚及孕妇忌服。

需要注意的是蛐蛐为含有毒性较强中药材,食用需要咨询医师。

蛐蛐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蛐蛐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对癃闭;水肿;腹水;小儿遗尿都有良好的作用。

蛐蛐具有利尿、破血。用于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蛐蛐对膀胱、小肠有好处,辛、咸,性温和。有毒的中药材,切勿自行食用蛐蛐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4-6只,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1-3只。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敷于患处。食用举例:治小水不通,痛胀不止:蟋蟀一个。

禁忌

《中华本草》

怀孕的女性千万不要尝试服用。

《中药大辞典》

孕妇忌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

体虚及孕妇忌服。

概况

生境分部成虫性前期喜隐居田埂、屋角及砖块堆下的缝隙中和杂草丛生处,昼伏夜出。有趋旋旋旋旋光性,飞翔力强,夜间能群集迁移。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中国台湾省、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

采收储藏

夏、秋季,于田间杂草堆下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蛐蛐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体长圆形,长13-16毫米,全身黑色并有光泽,有黄褐色微毛与褐色刚毛。头棕褐色,头顶短圆,略向前方突出,头后有6条不规则的短纵沟。复眼1对,甚大,如半球形突出,呈黑褐色。单眼3个,黄色,位于头顶的两端。触角细长,淡褐色,长于身体的半倍。前胸背板左右平行如横方形,背中线稍向下陷,黑褐色,上生不规则的刚毛和棕褐色花斑;前胸背侧片向下垂斜。翅2对,前翅棕褐色,侧部上半面黑色,下半面淡黄色,雄虫的翅长过腹部,基部有比较坚硬透明的发音器,雌的短于腹部,后翅甚长,灰黄色,卷迭呈尾状,突出腹端。足3对,淡黄色,有黑褐斑及斜线,且有棕褐色微毛;后足胫节背面有刺10个,单行排列,腿节十分膨大而向侧方呈扁状。腹部近圆筒形,背面呈黑褐色,节间有污黄色斑纹;腹面呈灰黄色。尾毛褐色,雌虫有1产卵管,几与后胫节等长。

性状

干燥虫体长。

一、5-2.2厘米、宽约5毫米、头略呈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长径约1毫米、触角1对、多数脱落。前胸背板略呈长方形、中、后胸被翅所覆盖、尾毛1对、长1-3毫米;雌虫在尾毛间有1产卵管、长约1厘米。足3对、多数脱落。气臭。以身干、完整、色黑、腿壮、无泥、无蛀者为佳。

备注

一,东北地区产一种蟋蟀为Seapsipedu aspersus Walker,另有棺头蟋蟀Loxoble毫米us doenitzi Stein等在不同地区也供药用。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多毛隐翅虫
下一篇:川黄芩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