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毒素

蜂毒

蜜蜂毒素和蜂毒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蜜蜂毒素在《吉林中草药》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蜜蜂科动力中华蜜蜂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体中排出的毒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之工蜂尾部螫刺腺内的有毒液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蜜蜂毒素需要注意的是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防治中毒现象发生。

蜜蜂毒素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蜜蜂毒素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都有良好的作用。

蜜蜂毒素具有祛风湿、止疼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膝酸痛、坐骨神经痛。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膝酸痛、坐骨神经痛。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蜜蜂毒素对肝、肺有好处,辛、味道较苦,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蜜蜂毒素蜂毒有活蜂螫刺法及蜂毒注射法两种。活蜂螫刺法,每闪用1-5只蜂,用手捏住蜂头,将蜂尾贴近患处皮肤,使之螫刺,约1min后,将蜂弹去拔出蜂针,第2日或隔日再行刺螫。蜂毒注射法,选用患处痛点、穴位及四肢穴位的皮内或皮下轮换注射,本味药材用量从每次1-3蜂毒单位每1蜂毒单位含蜂毒0.1ml开始,后逐日增加1-2蜂毒单位,直至每日10-15蜂毒单位,再逐日下降到每日3-5蜂毒单位,维持1-2个月,每疗程 总量约200-300蜂毒单位,间歇3-5天进行第2疗程。可以临床应用于用蜂毒治病是一种民间疗法,由来以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肤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约3~5分钟),再拔除螫刺。此法的手续繁复,且局部有剧烈的疼痛,须预先用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近代的蜂毒疗法系采用预先制备的蜂毒水剂或油剂,行皮内注射。皮内注射以200蜂毒为一疗程,开始以1蜂毒(约0.1毫升量)作皮内注射,如无不良反应,可隔日递增1蜂毒,直至1次注射10蜂毒,然后根据病人情况应用维持剂量,每次3~6蜂毒,隔日1次,至总量达200蜂毒为止,全程约需3个月,注射部位可采用两侧上臂或大腿背面皮肤,轮替注射;或按不同病患部位,在痛点周围进行注射;也可参照经穴原则,行穴位注射。曾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结节性红斑、风温热、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痛风、美尼尔氏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腰骶神经根炎、虹膜睫状体炎、感觉神经失调、原因不明的关节痛等10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例如风湿性关节炎94例,明显进步者23佛;类风湿性关节炎29例,明罩进步6例;支气管哮喘哮喘,明显进步6例。副作用:注射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出观全身风疹块,或头昏、恶心、脉速、体温升高等,安静休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多可恢复;局部反应有红肿、瘙痒、疼痛,红肿直径在1~10厘米内者不须特殊处理,约1~3天能自行消退,如直径超过10厘米者,即不宜再行蜂毒治疗。

禁忌

《中华本草》

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及对蜂毒过敏者均禁用。儿童及老年患者慎用。

《中药大辞典》

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均禁用蜂毒。儿童和老年人对蜂毒极其敏感,亦需注意。

《全国中草药汇编》

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防治中毒现象发生。

概况

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采收储藏

现广泛采用电刺激取蜂毒法。取毒器由一个金属丝制的栅状电网下面绷一层薄膜。此取毒器与一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为具有可调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一个电流断续器组成的线路结构。取毒时将取毒器置于蜂箱门口。蜜蜂触及电网就螫刺下面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后蜜蜂可继续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面,干燥成胶状物,取下膜将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凉干燥处,密闭,避光,或将蜂毒制成注射剂用。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蜜蜂毒素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一、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2.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性状

浅黄色透明液体、比重。

一、1313、PH5.5。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大叶球子草
下一篇:西瓜白霜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