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硇砂

硇砂

碱硇砂和硇砂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碱硇砂在《唐本草》里就已经记载过,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消积软坚、破瘀散结、化腐生肌、祛痰、利尿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碱硇砂需要注意的是体虚无积药性发药性发热者及孕妇忌服。

碱硇砂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碱硇砂具有消积软坚、破瘀散结、化腐生肌、祛痰、利尿的功效。对症瘕痃癖;噎膈反胃;痰饮;喉痹;积痢;经闭;目翳;息肉;疣赘;疗疮;瘰疬;痈肿;恶疮都有良好的作用。

碱硇砂具有紫硇砂:软件、消积、散瘀消肿。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

白硇砂:化痰。用于咳嗽痰多。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

白硇砂: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碱硇砂对入肝、脾、胃一、《玉楸药解》:入足太脾、手太阴肺、《本草求真》:专入肠、胃、《本草再新》:入盱、脾有好处,咸、味道较苦、辛,性温和碱硇砂内服,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 1-3分。外用,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点、撒或调敷于患处,或入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食用举例:治妇人食症久不消,令人瘦弱食少: 硇砂细研、青礞石硫黄细研、京山棱微炮,锉、干漆捣碎,炒令烟出、穿山甲炙令黄焦各半两,巴豆三十枚去皮,炒令黄色。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食管癌。

禁忌

《中华本草》

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一、《药性论》畏浆水。 忌羊血。能腐坏人肠胃。

二、《唐本草》有毒,不宜多服。

三、《本草拾遗》有暴热,损发。

四、《日华子本草》畏一切酸。

《中药大辞典》

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一、《药性论》畏浆水。忌羊血。能腐坏人肠胃。

二、《唐本草》有毒,不宜多服。

三、《本草拾遗》有暴热,损发。

四、《日华子本草》畏-切酸。

《全国中草药汇编》

体虚无积热者及孕妇忌服。

概况

生境分部产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采收储藏

采得后,除去杂质沙石等。或由人工合成。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碱硇砂炮制方法,硇砂除去杂质,打成碎块。制硇砂取硇砂碎块,置沸水中溶化,澄清,除去残渣,倾入磁盆中,加醋隔水加热蒸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白纸上,干燥即成。 每硇砂100斤,用醋50斤。一、《日华子本草》凡修制硇砂,用黄丹、石灰作柜,煅赤使用,并无毒。2.《本草衍义》硇砂,用须水飞过,入磁器中,于重汤小煮其器,使自干,杀其毒,去其尘秽。3.《纲目》硇砂,今时入多用水飞净,醋煮干如霜,刮下用之。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等轴晶系。晶体一般呈柱状、纤维状及粒状。白色或淡灰。条痕为白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

一、5-2。比重。

一、52。性脆。多产于火山熔岩的岩穴内,有时与石炭、石盐伴生,当石炭燃烧时也可产生,成壳皮状覆于岩石表面。

相关记载

一、张元素:硇砂,破坚癖,不可独用,须入群队药中用之。

二、《纲目》:硇砂,大热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积块内症之病,用之则有神功。盖此疾皆起于七情饮食所致,痰气郁结,遂成有形,妨碍道路,吐食痛胀,非此物化消,岂能去之。其性善烂金银铜锡,庖人煮硬肉,入硇砂少许即烂,可以类推矣。张杲《玉洞要诀》云,北庭砂秉阴石之气。含阳毒之精,能化五金八石,去秽益阳,其功甚着,力并硫黄。独孤滔《丹房鉴源》云,硇砂性有大毒,为五金之贼,有沉冷之疾则可服之,疾减便止。多服则成拥塞痈肿。二说甚明,而唐宋医方,乃有单服之法,盖欲得其助阳以纵欲,而不虞其损阴以发祸也。

三、《本草经疏》:硇砂,乃卤液所结,秉阴毒之气,含阳毒之精。其味极咸极苦极辛,气温有毒,其主积聚结血宿冷者,以咸能入血软坚,辛能散结,温能除冷故也,积聚散则痛自止,气自下。因寒以致顽痰壅结,则咳嗽作,故暂用以散之。柔金化石之性,故能烂胎及去恶肉也。金石见之即化,其能生好肌乎?此前人之误耳。惟去恶疮息肉、目翳、胬肉,是其所长,亦须与真牛黄、龙脑、铅华、象牙末等同用。

备注

硇砂药材,除上述正品外,市场上使用较广,较久的,尚有一种紫硇砂,又称红硇砂,为含有少量硫和锂的石盐晶体。多呈立方形,有棱角或凹凸不平,表面暗红色或紫红色,质重。臭气浓,昧咸。热之不挥散而残留。

禁忌

《中华本草》

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一、《药性论》畏浆水。 忌羊血。能腐坏人肠胃。

二、《唐本草》有毒,不宜多服。

三、《本草拾遗》有暴热,损发。

四、《日华子本草》畏一切酸。

《中药大辞典》

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一、《药性论》畏浆水。忌羊血。能腐坏人肠胃。

二、《唐本草》有毒,不宜多服。

三、《本草拾遗》有暴热,损发。

四、《日华子本草》畏-切酸。

《全国中草药汇编》

体虚无积热者及孕妇忌服。

药材原始形态

等轴晶系。晶体一般呈柱状、纤维状及粒状。白色或淡灰。条痕为白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

一、5-2。比重。

一、52。性脆。多产于火山熔岩的岩穴内,有时与石炭、石盐伴生,当石炭燃烧时也可产生,成壳皮状覆于岩石表面。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松梅
下一篇:吊杆麻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