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b
白头翁

以下是《中国药典》里面关于白头翁的相关记录

拼音Bái Tóu Wēnɡ

英文名RADIX PULSATILLAE

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1) 本品粉末灰棕色。韧皮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 100~390μm,直径16~42μm,壁木化。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72μm。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痒带下,阿米巴痢。

用法用量9~15g。

备注(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摘录《中国药典》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白头翁的相关记录

拼音Bái Tóu Wēnɡ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本经》),白头公(《本草经集注》)。

出处《本经》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春季开花前采挖,除掉地上茎,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去净泥土,哂干。

原形态白头翁,又名:奈何草(《吴普本草》),粉乳草、粉草、白头草(《履巉岩本草》),老和尚头、老冠花、老姑草、毫笔花、耗子尾巴花、猫爪子花、菊菊苗、老翁花、山棉花根。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荒坡及田野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地。主产内蒙古、辽宁、河北。此外,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柱形至圆锥形,稍扭曲,或有破皮处,长6~15厘米,直径0.5~1.7厘米。外皮黄棕色或灰棕色,多巳脱落,残留者亦易剥落,不带外皮者呈灰黄色或淡黄褐色,具纵皱及斑状的支根痕,皮破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根头顶端丛生白色毛茸及除去茎叶的痕迹。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外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心淡黄色。气微,味苦涩.以条祖长、整齐、外表灰黄色、根头部有白色毛茸者为佳。

化学成分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翁的根含皂甙约9%,水解则生三萜甙元、葡萄糖、鼠李糖和一未知的糖。另含白头翁素(又名银莲花素),是一种强的心脏毒,但除去根的全草则有强心作用,其强心成分有翁灵、翁因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入大肠、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虚寒泻痢忌服。

复方①治热痢下重: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金匮要赂》白头翁汤)

临床应用①治疗原虫性痢疾

备注(一)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等人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白头翁的相关记录

拼音Bái Tóu Wēnɡ

英文名Chinese Pulsatilla Root, Root of Chinese Pulsatilla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出处出自1.《本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细叶白头翁、蒙古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和钟萼白头翁的根。

原形态1.白头翁,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状茎粗,直径8-15mm。基生叶4-5,开花时长出地面,叶3全裂;叶柄长7-15cm,被密长桑毛;叶片轮廓宽卵形,长4.5-14cm,宽6.5-16cm,上面疏被毛,后期脱落无毛,下面密被长柔毛,3全裂,中央全裂片有柄或近无柄,3深裂,中央深裂片楔状卵形,或狭楔形,全缘或有齿,侧深裂片不等2浅裂;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3深裂。花争1-2,花后生长,高15-35cm,苞片3,基部合生,简长3-10mm,裂片条形,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无毛;花两性,单朵,直立,花梗长2.5-5.5cm;萼片6,排成2轮,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8-4.4cm,宽9-20mm,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之半;心皮多数,被毛。瘦果长3-4mm,被长柔毛,顶部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3.5-6.5cm。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冲积土和粘壤土次之,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种。

性状1.性状鉴别 (1)白头翁 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有时扭曲而稍扁,长5-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或纵沟,中都有时分出2-3支根,皮部易脱落而露出黄色木部,且常朽蚀成凹洞,可见纵向突起的网状花纹;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基及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黄白色,皮部与木部间有时出现空隙。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白头翁根含白头翁皂甙(pulchinenoside)A、B、C、D,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3β,23-二羟基-△20(29)-羽扇豆烯-28-酸〔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3β,23-dihydroxylup△-20(29)-en-28-oicacid〕,白头翁皂甙(pulchinenoside)A3、B4,皂甙(saponin)1、2,白桦脂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甙(betulinic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3-氧代白桦脂酸(3-oxobetulinic acid),胡萝卜甙(daucosterol),白头翁素(anemonin),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

药理作用1.抗阿米巴原虫:白头翁煎剂及其皂甙在体外和体内都能抑制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生长,但都需大剂量。在体外试验中,煎剂在1:40时,能完全抑制阿米巴虫的生长;1:60时培养液中已出现有圆缩的囊前型,皂甙则在1:200能完全抑制原虫生长,1:500时即出现园缩的囊前型,1:1000时出现滋养体感染大白鼠的治疗作用。煎剂及皂甙都能效的抑制鼠肠内阿米巴原虫的生长,低有效量均为1.0g(生药)/kg(相当于盐酸依米丁的1/250-1/750),剂量降为0.3g/kg时作用即不明显。市场上常误作白头翁的委陵菜,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在体外或动物的体内试验中也有一定作用,但必需很大剂量(3倍于白头翁)。至于其他误作白头翁的翻白草(蔷薇科)、白鼓钉(石竹科)、漏芦鼠曲草(菊科),在体内、体外均无抗阿米巴作用。

毒性白头翁煎剂及其皂甙的毒性很低,对大鼠几无毒,皂甙的溶血指数为1:666,与纯皂甙相比,其溶血强度仅及后者的1/100。对金鱼的毒性,最多只及后者的1/400。

鉴别理化鉴别 (1)取白头翁根粗粉4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6ml,放冷,加丙酮适量,则析出沉淀,滤过。速取沉淀少量(约5mg),置试管中,加醋酐1ml溶解,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接面处显红色或红紫色环。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主赤白痢疾;鼻衄;崩漏;血痔;寒热温疟;带下;阴痒;湿疹;瘰疬;痈疮;眼目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1.虚寒泻痢忌服。

复方白头翁《金匮要略》;白头翁丸《圣惠方》;白头翁丸《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1.李杲:张仲景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主之,盖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膻腥,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此获功。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白头翁花
下一篇:白垩铁线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