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蛞蝓

蛞蝓

野蛞蝓和蛞蝓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野蛞蝓在《本经》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蛞蝓科动物黄蛞蝓、野蛞蝓的全体为蛞蝓科动物蛞蝓的全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祛风定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野蛞蝓需要注意的是①,非真有风药性发药性发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野蛞蝓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野蛞蝓具有祛风定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中风?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咽肿;喉痹;痈肿;丹毒;痰核;痔疮肿痛;脱肛都有良好的作用。

野蛞蝓具有疏风、镇静、固脱、解毒。主治热疮肿毒、支气管喘息、痔疮肿毒、脱肛等。的功效。主要作用为主治热疮肿毒、支气管喘息、痔疮肿毒、脱肛等。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野蛞蝓对《本草再新》:入肝、脾、肺有好处,一、,咸,寒性较大。二、 ,无毒。野蛞蝓内服,焙干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或研烂为丸,2-3条。外用,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或捣烂药材敷于患处,5-10条。食用举例:治阳火躁扰,血亏竭,贼风乘虚人中经络,至成口歪身僻,四肢挛缩者: 用五加皮六两,当归身四两。

禁忌

《中华本草》

一、《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二、《得配本草》畏盐。

《中药大辞典》

一、《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二、《得配本草》畏盐。

禁忌

《中华本草》

一、《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二、《得配本草》畏盐。

《中药大辞典》

一、《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二、《得配本草》畏盐。

药材原始形态

雌雄同体。体长圆形,长约4.5厘米,背面淡褐色或黑色,腹面白色。头部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一对较长,其顶端各有眼1个。触角能自由伸缩,如遇刺激,则立即缩入;其右侧附近有生殖孔的开口。头端腹侧有口。体前方的右侧,有一呼吸孔。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匍行经过处,常留有白色粘液的痕迹。感觉灵敏,触之立即蜷缩。

栖于阴湿处,多见于潮湿的墙脚及树枝间,匍行时,常舐食植物茎叶的表皮。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半枝莲[云南]
下一篇:涩疙疸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