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油子

粘油子

粘油子和桃花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粘油子在《广西药植图志》里就已经记载过,为锦葵科植物地桃花或粗叶地桃花的根或全草为锦葵科植物肖梵天花的根或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种、消热解毒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粘油子需要注意的是,虚寒性较大性较大的人群是不能食用本品药材的。

粘油子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粘油子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种、消热解毒的功效。对感冒;风湿痹痛;痢疾;泄泻;淋证;带下;月经不调;跌打肿痛;喉痹;乳痈;疮疖;毒蛇咬伤都有良好的作用。

粘油子具有祛风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根:用于风湿关节痛、感冒、疟疾、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白带。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乳腺炎。的功效。主要作用为根:用于风湿关节痛、感冒、疟疾、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白带。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乳腺炎。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粘油子对《闽东本草》:入肺、脾有好处,味道有点甜味甘、淡,凉粘油子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30-60克,或捣汁。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捣烂药材敷于患处。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性痢疾:取鲜地桃花根1斤,洗净切片,加水煎煮2次,过滤,药液混合浓缩至500毫升,加安息香酸钠5克,瓶装备用。1~3岁每日80毫升,4~9岁120毫升,10~15岁200毫升,16岁以上250毫升,2次分服。亦可取地桃花根3~5两干品2~3两煎水3次分服。共治73例,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体力恢复,便次每日在2次以下,肉眼观察无粘液脓血)6-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不明1例。平均治愈时间(以59例计)为4.5天,最长为1天至2天。5例发热患者服药后8小时内降至正常者1例,24小时内退热者3例,48小时退热者1例;腹痛者67例,于服药后24小时消失者36例;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多数在3天内消失。

禁忌

《中华本草》

《广西药植图志》虚寒者忌服。

《中药大辞典》

《广西药植图志》虚寒者忌服。

概况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野、路边、荒坡、干旱旷地。分布长江南部各地。产广西、福建等地。

采收储藏

中药材四季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直立半灌木,有分枝,高达1米,全株被柔毛及星状毛。叶互生,下部叶心脏形或近圆形,上部叶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3-8厘米,宽1-6厘米,基部近圆形、心形或楔形,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有时3-5浅裂或具角,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掌状网脉,中脉基部有一腺体;叶柄长2-6厘米;托叶2枚,线形,早落。花单生叶腋或稍丛生;副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萼5裂,裂片较副萼小,二者表面均被星状毛;花瓣5,粉红色,呈椭圆形,基部与雄蕊管相连合;雄蕊合生,花丝连成管状,管口具浅齿,花药紫红色;雌蕊1,花柱圆柱状,先端10裂,柱头头状,红色,被短毛,子房5室,外被短毛,每室胚珠1粒。蒴果扁球形,纵向直径约5毫米,横向直径约8毫米,自中轴分裂为5,每一分蒴呈球状五等分楔形,具细毛和勾刺,钩呈星状,分蒴中各有种子1粒。开花期间5-12月。结果期间6月至次年1月。

备注

肖梵天花的变种粗叶梵天花的根,在广西民间亦同等入药,当地称铁包金,乌云盖雪。

禁忌

《中华本草》

《广西药植图志》虚寒者忌服。

《中药大辞典》

《广西药植图志》虚寒者忌服。

药材原始形态

直立半灌木,有分枝,高达1米,全株被柔毛及星状毛。叶互生,下部叶心脏形或近圆形,上部叶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3-8厘米,宽1-6厘米,基部近圆形、心形或楔形,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有时3-5浅裂或具角,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掌状网脉,中脉基部有一腺体;叶柄长2-6厘米;托叶2枚,线形,早落。花单生叶腋或稍丛生;副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萼5裂,裂片较副萼小,二者表面均被星状毛;花瓣5,粉红色,呈椭圆形,基部与雄蕊管相连合;雄蕊合生,花丝连成管状,管口具浅齿,花药紫红色;雌蕊1,花柱圆柱状,先端10裂,柱头头状,红色,被短毛,子房5室,外被短毛,每室胚珠1粒。蒴果扁球形,纵向直径约5毫米,横向直径约8毫米,自中轴分裂为5,每一分蒴呈球状五等分楔形,具细毛和勾刺,钩呈星状,分蒴中各有种子1粒。开花期间5-12月。结果期间6月至次年1月。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翠树
下一篇:麻布口袋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