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蘖

卷蘖

卷蘖和大豆黄卷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卷蘖在《本经》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发芽后晒干而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黑大豆发芽后晒干而成。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透表、除湿利气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卷蘖需要注意的是无湿药性发药性发热者忌用。

卷蘖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卷蘖具有清热透表、除湿利气的功效。对湿温初起;暑湿发热;食滞脘痞;湿痹;筋挛;骨节烦疼;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都有良好的作用。

卷蘖具有清热、除湿、解表。用于暑湿发热、麻疹不透、胸闷不舒、骨节疼痛、水肿胀满。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暑湿发热、麻疹不透、胸闷不舒、骨节疼痛、水肿胀满。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卷蘖对入脾、胃一、《得配本草》:入足少气分、《要药分剂》:入胃、《本草再新》:入肝、脾有好处,味道有点甜味甘,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卷蘖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6-15克,或捣汁,或入散剂。食用举例:薯蓣丸《金匮要略》:外感风寒、自汗;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心开窍、熄风通络;大豆散《圣济总录》:水病、大小便涩;黄卷《普济方》:头风、湿痹古籍记载《本草汇言》:大豆黄卷,活血气,消水胀之药也。

禁忌

《中药大辞典》

《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

无湿热者忌用。

概况

采收储藏

秋季采收,脱壳后放阴凉干燥处,备用。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卷蘖炮制方法,大豆黄卷取黑大豆洗净,浸泡至外皮微皱,捞出,置竹箩内,上盖湿蒲包,每日淋水2-4次,促使发芽;至芽长1厘米时,取出摊在内,先置有风处吹至半干防止脱壳,再行晒干即成。制大豆黄卷取大豆黄卷置锅内,加入用竹叶、灯芯草煎成之药汁共煮,至药汁吸尽后,取出晒干每大豆黄卷100斤,用淡竹叶20两,灯芯草10两。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厘米。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厘米。开花期间6-7月,结果期间8-10月。

备注

一,用于湿温,暑湿初起,发热,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豆卷为发表之轻剂,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用于湿热兼有表症者,常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二,用于湿热内蕴,发热烦燥,胸闷不舒,身重体痛等症。豆卷善于通达宣利,用于湿温,暑湿等湿热病症,每与茯苓滑石黄芩等配合应用。

禁忌

《中药大辞典》

《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

无湿热者忌用。

药材原始形态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厘米。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厘米。开花期间6-7月,结果期间8-10月。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香柯柯
下一篇: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