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甲香的相关记录
拼音Jiǎ Xiānɡ
来源为软体动物蝾螺科蝾螺Turbo cornutus Solander的掩厣。
性味咸,平。
功能主治和气清神,止痢。用于心腹满痛,下淋痔瘘,疥癣,头癣,甲疽。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甲香的相关记录
拼音Jiǎ Xiānɡ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蝾螺科动物蝾螺或其近缘动物的掩厣。
原形态蝾螺,又名:流螺(《本草图经》)。
生境分部生活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石质海底。分布浙江以南沿海区。产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性状为圆形的片状物,直径1~4厘米,厚0.2~1厘米。内面略平坦,显螺旋纹,有时附有棕色薄膜状物质;外面隆起,有显着或不显着的螺旋状隆脊,凹陷处密被小点状突起。质坚硬而重,断面不平滑。气微,味咸。
炮制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甲香)须用生茅香、皂角二味煮半日,却漉出,于石臼中捣,用马尾筛筛过用之。"
性味《唐本草》:"味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脘腹痛,痢疾,淋病,痔瘘,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备注本品在广东、广西、四川、甘肃、陕西、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山西以及天律、武汉等地均作云母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甲香的相关记录
拼音Jiǎ Xiānɡ
英文名snail
别名水云母、催生子
出处出自1.《唐本草》:甲香,生南海,蠡大如小拳,青黄色,长四、五寸,取厣烧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亦无损益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蝾螺科动物蝾螺及其近缘动物的厣。
原形态1.蝾螺,贝壳呈现拳状,质坚实,高约90mm,宽约80mm。螺层5-6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低,体螺层极膨大,各层宽度均匀。壳面螺肋发达,肋间尚有细肋。生长纹密、精糙,呈鳞片关于本螺层上常有强大的半管状棘,一般具2列,每列10-11个,整个壳表面灰青色,壳基部膨胀,壳口大,圆形,内具珍珠样光泽,外唇简单;内唇往下扩展并加厚无脐,厣石灰质,厚重,外表灰绿色或灰黄色,具客集小粒状突起,中央偏内下方有一旋涡状刻纹,内面稍平,有旋纹4条。核略偏下方,体柔软,触手细长,足发达。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m左右的岩石质海底。
性状性状鉴别 厣呈类扁圆球形,直径1-4cm,一侧较厚,一侧较薄。一面降起,表面淡白色、浅棕色或浅绿色,有颗粒状突起,且有螺旋状的降起。另一面平坦,有螺旋状纹理,附有棕色薄膜状物。质厚,坚韧,不易折断,破碎面类白色,不平坦。气微腥,味咸。
化学成分近缘动物拉冠小月螺的全体含一种新外源凝集素。内部器官含岩藻依聚糖酶(fucoidanase)A和B,组织含褐藻酸盐裂解酶(alginate lyase)Ⅰ、Ⅱ、Ⅲ,糖酶(carbohydrase)主要有:糖原酶(glycogenase),蔗糖酶(sucrase),麦芽糖酶(maltase),乳糖酶(lactase),蜜二糖酶(melibiase)。此外,还含褐藻酸酶(alginase),角叉菜胶酶(carrageenanase),琼脂酶(agarase),海藻糖梅(trehalase)。
炮制1.《雷公炮炙论》:凡使(甲香)须用生茅香、皂角二味煮半日,却漉出,于石臼中捣,用马尾筛筛过用之。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去痰火;解疮毒。主脘腹满痛;痢疾;淋病;高血压;头痛;痔瘘;头疮;疥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磨水冲服,3-9g。外用:适量,煅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心腹满痛,气急,止痢,下淋。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