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j
金环蛇

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金环蛇的相关记录

拼音Jīn Huán Shé

别名金蛇、金包铁、金角带、手巾蛇、金报应

来源有鳞目眼镜蛇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 (Schneider),以除去内脏的全体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咸,温。

功能主治通关透节,袪风。主治风湿麻痹,手足瘫痪,肿痛。

用法用量与眼镜蛇、黄梢蛇同浸制“三蛇酒”,每日服1两。

注意如属血燥筋枯之痹则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金环蛇的相关记录

拼音Jīn Huán Shé

别名手巾蛇(《脊椎动物分类学》),金蛇,金包铁,金角带(《广西中药志》)。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去内脏的全体。9~10月间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剔去牙齿,鲜用或烘干后用。

原形态全长70~180厘米。头小,稍大于颈部,略呈椭圆形。吻端圆形。尾很短,末端钝圆。眼小,椭圆形。吻鳞宽大于高。颊鳞块如。鼻鳞2片。上唇鳞7~8片,第3、4片入眼。眼前鳞l片;眼后鳞2片。前颞鳞1片;后颞鳞2片;顶鳞显着,前额鳞塔形,鼻间鳞约为前额鳞的1/2。外鼻孔大,位于前后2鼻鳞之间。体鳞15行,光滑。背中线隆起成嵴状,其鳞片特大,呈六角形。腹鳞200~234片,肛鳞单一,尾下鳞单行,23~38片。体表黑色,有24~33个大小不等的黄色环带,腹部较淡。

生境分部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金环蛇蛇毒含有神经毒和心脏毒素。此种心脏毒素无溶血作用。神经毒素的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类似第一型眼镜蛇神经毒。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入肝经。

功能主治治风湿麻痹,手足瘫痪,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

注意如属于血燥筋枯之痹症忌用。(性味以下出《广西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金环蛇的相关记录

拼音Jīn Huán Shé

英文名Gold-banded Krait

别名手巾蛇、金蛇、金包铁、金角带、黄金甲、金极应、黄节蛇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原形态金环蛇,体较粗壮。头椭圆形,与颈部略可区分。背脊棱起,尾末端钝圆,全长1-1.5m。头部黑色或黑褐色,自额鳞后缘至颈部有一黄色“∧”形纹,上颌缘色浅,镶以深色边,通身有黑黄相间环纹23-33个,有的个体黄色环纹中央出现黑色点。无颊鳞,眶前鳞1(2),眶后鳞2或1;颞鳞1+2,上唇鳞2-2-3式。背鳞平滑,15(17)-15-15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腹鳞214-230;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29-39。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丘陵或平原,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夜间活动,主要捕食其他蛇类及鼠、蛙等。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圆盘形,盘径14-20cm,头居中,椭圆形,黑褐色,鼻尖向前不上翘,通体具23-33对黄黑相间的色环,黄黑等宽,体背有明显脊棱,脊棱鳞片扩大呈六边形,尾短末端钝圆。质坚韧。气腥,味咸。背鳞鳞片椭圆形,长6.5-7.0mm,宽4.5-5.0mm,黄褐色,上半部边缘整齐,具8-13个小孔,无中肋,无端窝,表面平滑,透明。背棱脊处鳞片扩大呈六边形,有孔30-34个,不规则分布于鳞片上半部,也无中肋,无端窝。质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肉含蛋白质、氢基酸、脂肪及铁、铝、锌、锶、钛、锰、钒、铜、钡等21种微量元素。血清中含假胆碱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

药理作用1.对外周神经的作用,用羟甲基纤维素柱层析从金环蛇毒中分离出门个蛋白组分,其中5个组分是毒性较大的致死成分(4mg/kg腹腔注射可致小鼠死亡)。在这5个组分中,Ⅻ、XIV是神经毒,Ⅺ、Ⅻ、XV是心脏毒。神经毒组分Ⅻ能阻断大鼠、小、蛙神经肌肉标本的突触传递,标本对乙醇胆碱的反应消失,对直接刺激以及对高浓度氯化钾的反应没有减少,神经末梢乙酸胆碱的释放量无显着改变;使蛙腹直肌乙酸胆碱量效曲线平行有移,溴新斯的明可以对抗这种作用。组分XIV的作用与组分Ⅻ相似。提示组分Ⅻ、XIV是作用于终极后膜的神经毒。其后证明组分Ⅸ也能阻断小鸡颈二腹肌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并使蛙缝匠肌终板电位、微终板电位振幅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失,但不影响微终板电位的发放频率,也不影响肌纤维的静息膜电位。提示组分Ⅸ也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毒。后又进一步证明,组分IX与通常的蛇毒突触后神经毒不同,对蛙腹直肌的乙酸胆碱量效曲线呈现非竞争性抑制,在有溴新斯的明存在时,高浓度乙酸胆碱使腹直肌产生相反的效应,对125I标记的眼镜蛇神经毒与电绍电器官膜碎片的结合无显着影响,应用电压固定技术证明,组分Ⅸ能抑制终板电流,最后使其完全消失,且能缩短终板电流的半衰期,增加衰减速率常数α值,对终板电流的平衡电位无显着影响。提示组分Ⅸ是通过乙酸胆碱受体以外的作用方式产生阻断作用的,作用部位可能在终极离子通道。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主风湿麻痹;中风瘫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或浸酒饮。

注意血虚筋骨失养者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金珠柳
下一篇:金猫头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