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j
鸡肝散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肝散的相关记录

拼音Jī Gān Sàn

别名黑头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细野菝子(《红河中草药》),滇香薷、四棱蒿(《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四方蒿全草。夏、秋或初冬采收,鲜用或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1.5米,全株有香气。茎四棱形,微被柔毛,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16厘米,宽2.5~4厘米,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近基部全缘,且渐狭延伸至叶柄,上面多少有毛,下面除叶脉外均无毛。轮伞花序排成假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钻形;花小,白色,密生于花轴的一侧;萼齿5;花冠2唇形,小坚果深褐色,细小。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旷野、路边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止痛。治肾盂肾炎,肾炎,感冒,肝炎,痢疾,肠炎,牙痛,结合膜炎,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捣汁;或炖肉,外用:捣汁涂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肾盂肾炎,肾炎:滇香薷,研末,一至二钱。开水送服,一日二次,四周为一疗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鸡肝散的相关记录

拼音Jī Gān Sàn

英文名Herb of Secundspike Elsholtzia

别名白香薷、沙虫药、黑头草、四棱蒿、滇香薷、细野菝子、铁扫把、野苏、蔓坝、野薄荷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四方蒿的全草。

原形态亚灌木,高1-1.7m。茎直立,基部木质,直径可达2cm,上部多分枝,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15mm,密被柔毛;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16cm,宽8-45mm,边缘具锯齿,上面被微柔毛及腺点,下矶叶脉被平伏毛。轮伞花序7-10花,密集排列近偏向一侧,长4-8cm,最长可达20cm的顶生或腑生假穗状花序;苞片钻形或披针状钻形,长1.5-3mm,外被短柔毛;花萼近筒状,长2-2.5mm,外被平伏毛,萼齿5,后齿较前齿稍长,果时花萼基部略膨大呈卵球形;花冠白以,长3-4mm,外面被平伏毛,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稍内凹,侧裂片半圆形,全缘;雄蕊4,前对较长,伸出,花丝近无毛,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长于雄蕊,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0.8mm,黄褐色。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m的林缘、沟边、跌旁草地或森中旷处。

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长50-150cm,密被柔毛;质脆,断面有髓,叶卷曲皱缩,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长3-16cm,宽1-4cm,边缘有锯齿;上面暗绿色,有黄色发亮的腺点,下面灰绿色,叶脉上有平伏毛,叶柄长0.3-1.5cm。通常可见顶生或腑生的轮伞花序,花冠多存在,淡棕色或黄白色,有特异清香。味辛、凉。

化学成分茎、叶、花序果均含挥发油。鲜茎出油率为0.095%,鲜叶为0.45%,鲜果为0.81%[1]。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感冒发热;显热泻痢;黄疸;小便不利;脚吖烂痒;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汁涂;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止血镇痛。治肾盂肾炎,咽喉炎,扁桃腺炎,感冒,风火牙痛,龋齿痛,急性胃肠炎,创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鸡肠
下一篇:鸡肝
  •  标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