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f
蜂蜜

以下是《中国药典》里面关于蜂蜜的相关记录

拼音Fēnɡ Mì

英文名MEL

别名蜂糖、蜜糖

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春至秋季采收,滤过。

性状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相对密度本品如有结晶析出,可置于不超过60℃的水浴中,待结晶全部融化后,搅匀,冷至25℃,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的韦氏比重秤法(附录ⅦA)测定,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15~30g。

贮藏凉处。

备注(1)对干咳、久咳等症,在使用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百部等时,常用本品拌炒(即蜜炙);又如治虚劳干咳、咯血的琼玉膏,即用本品与鲜生地、茯苓人参配制而成。又因它能滋补脾胃,故滋补丸药用蜜丸者甚多,不仅取其矫味及黏性,同时还取它的缓和药性与补养作用。此外,本品还可以用解乌头毒。

摘录《中国药典》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蜂蜜的相关记录

拼音Fēnɡ Mì

别名石蜜、石始(《本经》),食蜜(《伤寒论》),蜜(《金匮要略》),白蜜(《药性论》),白沙蜜(《本草衍义》),蜜糖(《本草蒙筌》),沙蜜、蜂糖(《纲目》)。

出处《纲目》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所酿的蜜糖

原形态中华蜜蜂,又名:范(《礼记》),蜡蜂(《纲目》)。

生境分部分布很广。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意大利蜜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为稠厚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琥珀色(黄蜜)。夏季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则易变成不透明,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状如鱼子。气芳香,味极甜。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味甜不酸,气芳香,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蜜因蜂种、蜜源、环境等的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甚大。最重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两者含量合计约70%。尚含少量蔗糖(有时含量颇高),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特别是花粉粒)、酵母、酶类、无机盐等。蜜一般只含微量维生素,其中有A、C、D、胆碱、B2、尼克酸、泛酸、生物素、叶酸、B、K等。在含氮化台物中有蛋白质、胨、际、氨基酸,以及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等酶类,并含乙酰胆碱。灰分中主含镁、钙、钾、钠、硫、磷,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镍等。有机酸中往往有柠檬酸,以及苹果酸、琥珀酸、乙酸。也常含甲酸,但含量极低(0.01%以下)。

炮制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牌、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用法用量内服:冲调,0.3~1两;或入丸剂、膏剂。外用:涂局部。

注意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复方①治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各家论述①《纲目》:"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临床应用①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备注另有一种有毒性的蜂蜜,在日本常自石楠科植物的花蜜得来。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蜂蜜的相关记录

拼音Fēnɡ Mì

英文名Honey

别名石蜜、石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沙蜜、蜂糖、

出处1.出自《 名医别录》:石蜜,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来源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密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酿的蜜糖。

原形态1.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栽培生活习性,蜜蜂是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每群有一个蜂王和大批工蜂(皆为雌性),还有少量的雄蜂共同组成。三种暑在形状、生理功能和生产职能方面各不相同。蜂王专司生殖产卵;雄蜂专司与蜂王(母蜂)产配、授精,交配后好死亡;工蜂的职能有筑巢、采集饲料、哺育幼虫和蜂王、清扫巢室、调节巢温等。密蜂在抗寒和而热方面,都体现出了集群活动的力量,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作为主食。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久置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化学成分1.中华蜜蜂,在蜂巢中酿成的糖类物质,主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其他还含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蜡,花粉粒,维生素B1、B2、B6、C、K、H,淀粉酶,转人酶,过氧化酶(peroxidase),酯酶,生长刺激素,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烟酸(nicotinic acid),泛酸(pantothenate;pantothenic acid),胡萝卜素(carotene),无机元素钙、硫、磷、镁、钾、钠、碘等。

药理作用蜂蜜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有润滑性祛痰和轻泻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1)酸度检查,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液(01.mol/L)4ml,应显粉红色,10s内不消失。

炮制1.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手足(军皮)裂

用法用量内服:冲调,15-30g;或入丸剂、膏剂。外用:适量,涂敷。

注意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大便不实者禁服。

复方①治咳嗽: 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挑,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九,日三服。禁一切杂食。 (《千金方》)②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猪膏药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 (《干金方》)③治阳阴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 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 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鞭。 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伤寒论》)④治高血压,慢性便秘: 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人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 (《现代实用中药》)⑥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庭即止。 (《金固要瞅甘草粉蜜汤)⑦治疗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徐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疗出,后以热醋汤洗去。 (《济急仙方》)⑧治口疮: 蜜浸大青叶含之。 (《药性论》)⑨治男子阴疮: 蜜煎甘草末,涂之。 (《肘后方》)⑩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疯痂欲落不落者: 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预自落,且无疤瘢,亦不臭秽。 (《普济方》百花膏)(11)治风疹,风癣: 沙蜜一斤,糯饭一厅,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纲目>蜜酒)(12)治热油侥痛: 白蜜涂之。 (《梅师集验方》)(13)治黯: 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14)解乌头毒: 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1.《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临床应用1.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曾观察20例,治疗后15例壁龛消失,3例进步(平均为32天);18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减轻,疼痛消失时间最短6天,平均为22.2天。国外资料报道治疗数百例的痊愈率为82%。。用法:每日用新鲜蜂蜜100g,早、中、晚饭前分服的,至第10日后,每日增至150-200g。或用蜂蜜60ml,0、5%普鲁卡因40ml,混合为1次量,日服3次。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蜂蜜树
下一篇:蜂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