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d
丁公藤

以下是《中国药典》里面关于丁公藤的相关记录

图片丁公藤 丁公藤 丁公藤

拼音Dīnɡ Gōnɡ Ténɡ

英文名CAULIS ERYCIBES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性状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的导管呈点状。无臭,味淡。

鉴别取本品粉末3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醇40ml,浸渍过夜,加热回流6小时,滤过。滤液加6mol/L盐酸溶液6ml,加热回流3 小时,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1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莨菪内酯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0.2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6:10: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丁公藤的相关记录

拼音Dīnɡ Gōnɡ Ténɡ

别名麻辣子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以小枝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隔水蒸2~4小时后,晒干备用。

原形态攀援藤本,长可达10米以上。幼枝被密柔毛,老枝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叶片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两面均无毛;干时通常呈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点,侧脉每边5~8条,在下面微凸起。6~8月开花,总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8厘米,密被锈色短柔毛;花小,金黄色或黄白色,两性;萼片5,卵形或阔卵形,先端圆钝,外面被褐色柔毛,宿存;花冠浅钟状,长9~10毫米,5深裂,裂片2裂,外面密被紧贴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形,顶端锥尖;子房1室,胚珠4。浆果球形,直径1.5~2厘米。种子1粒。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丛林中,常攀援于树上。分布于广东省。

炮制将干药100斤切碎,水浸过面,加生盐5斤浸泡24小时,捞起后加水再浸过面,用生甘草3斤煮汁加入,浸24小时,捞起隔水蒸4小时,晒干备用。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1~2钱,水酒各半煎服。可配制药酒内服或外擦。

注意孕妇忌服。

制剂丁公藤注射液:取丁公藤水煮2次。第一次煮沸2小时,第2次煮沸1.5小时。合并两次煮液,过滤,浓缩至糖浆状,加乙醇,产生沉淀。滤取乙醇溶液,回收乙醇。余液加蒸馏水适量溶解,置冰箱冷藏1夜。过滤,取滤液浓缩。再加乙醇反复沉淀2次后,回收乙醇,余液浓缩。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再置冰箱冷藏1夜,过滤。滤液加0.5%(W/V)活性碳脱色,过滤。滤液加2%(V/V)吐温-80,并加入注射用水至需要量。用5号滤棒过滤,灌封,100℃灭菌30分钟。每支2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

复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原生药5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毫升,小儿酌减。

备注丁公藤有毒,如中毒,汗出不止,四肢麻痹。按一般中毒原则处理,同时可用甘草、蜂蜜内服解毒和温水洗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丁公藤的相关记录

拼音Dīnɡ Gōnɡ Ténɡ

英文名Caulis Erycibes

别名麻辣子。包公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旋花科植物丁公藤茎藤。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隔水蒸2~4小时后,晒干。

原形态攀援藤本。幼枝被密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5cm,宽2~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干时显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占。总状聚花序腋生或顶生,密被锈色短柔毛;花小,金黄色或黄白色;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花冠浅钟状,长9~10mm,5深裂,裂片2裂,外被紧贴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在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形,顶端锥尖;子房1室, 胚珠4。浆果珠形,具宿萼。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丛林中,攀援于树上。产于广东。

性状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4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的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状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木部宽广,有不规则的花纹(异型维管束)及多数小孔。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含丁公藤甲素、东莨菪内酯。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浸酒外擦。

注意本品有毒,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治疗风湿骨痛及神经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原生药6克。每次2~4毫升,每天1~2次,肌注。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及外伤性关节炎计88例,症状明显改善,止痛作用良好者39例,症状好转者39例,无效者10例。未发现副作用。注射后常有轻微出汗,此属正常现象,如汗出不止,可饮糖开水1杯。孕妇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丁公藤的相关记录

拼音Dīnɡ Gōnɡ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Obtuseleaf Erycibe

别名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

出处出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如服丁公藤中毒后产生出汗不止、四肢麻痹症状,可用甘草、蜜糖内服解毒和温水洗身。同属植物光滑丁公藤ErycibelaevigataWall.根及茎亦入药,作用与本品相似。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根、茎。

原形态1.丁公藤 木质藤本,长约12cm。小枝干后黄褐色,明显有棱,不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8-1.2cm,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长卵形,长6.5-9cm,宽2.5-4cm,先端钝或钝圆,基部渐狭成楔开,两面无;侧脉4-5对,至边缘以内风结上举。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腋生的花少至多数,顶生的排列成总状,花序轴和花梗被淡褐色柔毛;花萼球形,萼片5,近圆形,外面被淡褐色柔毛并有缘毛;花冠白色,5裂,裂片长圆形,全缘或浅波状,雄蕊5,不等长,花药先端渐尖,花丝之间有鳞片;子房圆柱形,柱头圆锥状,贴着子房。浆果卵状椭圆形,长约1.4cm。种子1颗。花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谷湿润密林中或路旁灌丛中。

性状性状鉴别 (1)丁公藤 茎呈圆柱形,直径1-3cm。高品多为斜切片或短段,直径2-5cm,斜片厚1-.5cm,短段长3-5cm。粗茎外表面灰黄色、灰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并有不规则细密的纵裂纹,皮孔多数,黄白色,点状或呈疣状突起。小枝上表面黄绿色或深黄色,具明显的爆炸性续纵棱,皮也细点状,类白色。粗茎切面灰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菲薄,木部宽广,有异型维管束排列成数个环轮或形成不规则花纹,各维管束的木质部黄白色,微突起,导管孔密集,髓小。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丁公藤茎含包公藤甲素( baogongteng A)即2β-羟基-6β-乙酰氧基去申莨菪烷(2β-hvdroxv-6β-acetoxynortro-Pane),包公藤丙素(baogungteng C)即 2β,6β-二羟基去甲基莨菪烷(2β,6β-dihydroxynortropane),包公藤乙素(baogongtengB)即东莨菪素(scopoletin),东莨菪甙(scopolin)及微量的咖啡酸(caffeic acid)及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光叶丁公藤中含包公藤乙素和东莨菪甙。

药理作用[药理] 1.抗炎作用 丁公藤又称包公藤)粗提取物腹腔注射500mg/kg,能显着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从丁公藤提取的有效成分东莨菪素腹腔注射25mg/kg,对蛋清和组胺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均呈明显的保护作用,持续作用4h以上。用甲醛诱发大鼠足肿胀后,腹腔注射东莨菪素25mg/kg·d),连续7d,呈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粗提取物1g/kg或东莨菪素50mg/kg,对二甲苯引起的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素11.25-15mg/(kg·d),连续7d,能显着减轻棉球形成的肉芽肿干重,抑制结缔组织增生2.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丁公藤注射液皮下注射可提高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菜酯酶(ANAE)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比,还可显着降低白细胞移行指数,提高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数和中性白细胞吞噬率,表明丁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回流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5ml。取2ml,加1mol/l。盐酸羟胺试液与1.5mol/L氢氧化钾试液的等容混合液1ml,置水浴加热 1-2min。放冷后,滴加 1%三氯化铁的盐酸溶液 1滴,溶液呈紫红色。(检查香豆素)(2)薄层色谱 ①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5ml,冷浸24h,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液,另莨菪南亭、东莨菪甙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 G-CMC薄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8: 5: 1.5:0.5 )展开后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荧光斑点。②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25ml,冷浸12h滤过。滤渣加甲醇15ml,冷浸12h滤过。合并2次滤液,减压低温(60℃以下)蒸干溶剂。残渣用0.5mol/L盐酸10ml溶解,滤过。滤液用氯仿萃取2次,每次 10ml,弃去氯仿,酸水液用 5mol/L氨水调 pH10-11,再用氯仿革取3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回收氯仿至干后,用氯仿100μl溶解,作供试品液。以包公藤甲素、莨菪亭及东莨菪甙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板上,用氯仿-无水乙醇-氨水(9:3:0.3 )展开后,置紫外光灯下,可检出莨菪亭和东莨菪甙。喷以1%四氯苯醌二氧六环液,在 100℃加热 5-10min显色。仅丁公藤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光叶丁公藤未检出丁公藤碱Ⅱ。

炮制洗净切成段,隔水蒸2-4小时,晒干备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外擦。

注意本品有毒,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临床应用治疗风湿骨痛及神经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支2ml,含原生药5g。每次2-4ml,每天l-2次,肌注。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及外伤性关节炎计88例,症状明显改善,止痛作用良好看39例,症状好转者39例,无效者10例。未发现副作用。注射后常有轻微出汗,此属正常现象,如汗出不止,可饮糖开水1杯,孕妇忌用。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丁榔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
  •  标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