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c
刺猬皮

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刺猬皮的相关记录

拼音Cì Wei Pí

别名猬皮、刺鼠皮、刺球子皮

来源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或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将皮剥下,撒上一层石灰,置于通风处干。

炮制将刺猬皮剪去毛,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即得。

性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行瘀止痛,止血,固精。用于胃脘疼痛,子宫出血,便血,痔疮,遗精,遗尿。

用法用量2~3钱,水煎服或焙黄研末服。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刺猬皮的相关记录

拼音Cì Wei Pí

别名猬皮(《本经》),仙人衣(《山东中药》)。

出处《本草原始》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短刺猬。全年均可捕捉,于冬眠时捕获更易。捕得后,用刀纵剖腹部,将皮剥下,翻开,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

原形态①刺猬(《本草原始》),又名:猬、毛刺(《尔雅》),白刺猬(《杨氏家藏方》),猬鼠(《纲目》),偷瓜蜮(姚可成《食物本草》),刺鼠(《随息居饮食谱》),偷瓜獾、刺血儿、刺球子、刺鱼。

生境分部主产河北、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浙江、安徽、吉林、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成简状或盘状,长约3~4厘米。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刺长1.5~2厘米,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或灰褐色不一。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残痕。具特殊腥臭气。以张大、肉脂刮净、刺毛整洁为佳。

化学成分上层的刺,是由角蛋白所成。此是主要成分。下层的真皮层,主要为胶原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之类和脂肪等所成。

炮制炒刺猬皮:取拣净的刺猬皮,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黄色,取出,筛、刷去滑石粉,剪去毛,放凉。

性味苦,平。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能主治降气定痛,凉血止血。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本草经集注》:"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复方①治反胃吐食:猬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济方》)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故主之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刺猬皮的相关记录

拼音Cì Wei Pí

英文名Hedgehog Hide, Hedgehog Skin

别名猬皮、仙人衣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的皮。

原形态1.刺猬,体形肥短,体长16-27cm,体重400-900g。头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周围的刺长。体背面及两侧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刺猬脸部色较深为褐色。全身的尖刺颜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一为纯白色,为数较少。一为基部白色或土黄色,中间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为白色,因而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细而硬的白毛。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开垦地及荒地、灌木或草丛等各种类型的环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丛中为多。

栽培本品野生。

性状性状鉴别,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呈筒状或盘状,长3-4cm。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棘长1.5-2cm,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灰褐色不一。腹部的皮上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具特殊腥臭气。

化学成分刺猬皮上层刺主要含角蛋白(keratin);下层真皮层主要含胶原(collagen),弹性硬蛋白(elastin),脂肪等。

药理作用本品有止血作用和促进平滑肌蠕动作用。

炮制炒刺猬皮:取拣净的刺猬皮,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黄色,取出,筛、刷去滑石粉,剪去毛,放凉。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胃;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收敛止血;涩精缩尿。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便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遗精;遗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1.5-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泻之,故主之也。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刺玫
下一篇:刺海松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