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y
原蚕沙

拼音Yuán Cán Shā

别名原蚕屎(《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江苏药材志》)。

出处《纲目》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的碎屑。

生境分部主产浙江、四川、河南、江苏、湖南、云南、广东、安徽、甘肃、湖北、山东、辽宁等地。

性状干燥的蚕沙,呈短圆柱形小粒,长2~5毫米,直径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棱及3~4条横向的浅纹。两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质坚而脆,遇潮湿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气。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蚕沙含有机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总氮量1.91~3.60%。又含叶绿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来。据报道,第三、第四、第五龄蚕的蚕沙,顺次提出粗叶绿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叶绿素只一小部分。例如第五龄的蚕沙的粗叶绿素只含纯叶绿素13.19%,其余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定痛。治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腰脚冷痛,烂弦风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经疏》:"瘫缓筋骨不随,由于血虚不能荣养经络,而无风湿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复方①治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钱,连翘、山栀各三钱,苡仁五钱,半夏三钱(醋炒),晚蚕沙三钱,赤小豆皮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桐皮三钱。(《温病条辨》宣痹汤)

各家论述①《纲目》:"蚕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陈氏经验方》一抹膏治烂弦风眼,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鳖肉作丸,治腹中症结。"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上一篇:原蚕蛾
下一篇:原蚕子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