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y
茵陈蒿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茵陈蒿的相关记录

拼音Yīn Chén Hāo

别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细叶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蒿、安吕草(《江苏植药志》),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

出处《本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木质化,表面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老枝光滑,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营养枝上的叶,叶柄长约1.5厘米,叶片2~3回羽状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绢毛;花枝上的叶无柄,羽状全裂,裂片呈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圆锥状;总苞球形,苞片3~4层,光滑,外层小,卵圆形,内层椭圆形,背部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杂性,淡紫色,均为管状花;雌花长约1毫米,雌蕊1枚,柱头2裂,叉状;两性花略长,先端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下部收缩呈倒卵状,雄蕊5枚,聚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具短尖,雌蕊1枚,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多生于山坡、河岸、砂砾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幼苗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6~10厘米,多弯曲或已折断;分枝细,基部较粗,直径1.5毫米,去掉表面的白毛后,可见明显的纵纹。完整的叶多有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线状。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茵陈蒿含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

药理作用①利胆作用

炮制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罗去净泥屑。

性味苦辛,凉。

归经入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复方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各家论述①《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临床应用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劲直蒿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茵陈蒿的相关记录

拼音Yīn Chén Hāo

英文名Virgate Wormwood Herb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seedling of Capillary Wormwood, seedling of Virgate Wormwood

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春采的去根幼苗,习稀“绵茵陈”,夏割的地上部分称“茵陈蒿”。

原形态1.猪毛蒿 一二年生多年生草本。根纹锤形或圆锥形,多垂直。全株幼时被灰白色绢毛,成长后高45-100cm。茎常单一,偶2-4,基部常木质化。表面紫色或黄绿色,有纵条纹,多分枝近无毛,幼嫩枝被灰白色绢毛,有时具叶较大而密集的不育枝。叶密集,下部叶与不育枝的叶同形,有长柄,叶长圆形,长1.5-5cm,2或3次羽状全裂,最终裂片披针形或线形,先端尖,常被绢毛或上面较稀;中部叶长1-2cm,2次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线形或毛管状,有毛或无毛;上部叶无柄,3裂或不裂,裂片短,毛管状。头状花序极多数,有梗,在茎的侧枝上排列成复总状花序;总苞片形或近于形,直径1-2mm,总苞片3-5层,每层3片,覆瓦状排列,卵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宽卵形,先端钝圆,外层者短小,内层者大,边缘宽膜质,背面绿以,近无毛;花杂性,均为管状花;外层者为雌花5-15,以10-12个为多见,能育,柱头2裂,叉状,伸出花冠外,内层国两性花3-9,先端稍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有时带紫色,下部收缩,倒卵状,子房退化,不育。瘦果小,长圆形或倒卵形,长约0.7mm,具纵条纹,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旷野、路旁及半干旱或音湿润地区的山坡,林缘,路旁,草原,黄土高原和荒漠边缘地区。

栽培性特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性状性状鉴别 (1)猪毛蒿 幼苗卷缩成闭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客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长1-3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1.猪毛蒿 全草含挥发油,其成分有丁醛(buTCMLIBaldehyde),糠醛(furfuraldehyde),桉叶素(cineole),葛缕酮(carvone),侧柏酮(thujone),侧柏醇(thujylalcohol),丁香油酚(eugenol),异丁香油酚(isoeugenol),糠醇(furfurol),欧芹脑(apiol),对-聚伞花素(p-cymol,p-cymene),月桂烯(myrcene),α、β-蒎烯(pinene),毕澄茄烯(cadinene),乙酸牻牛儿醇酯(ger-anylacetate)[1,2],α-姜黄烯(α-curcumene),茵陈二炔(capillene)及茵陈二炔酮(capillin)[3]等,全草还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对-羟基苯乙酮(p-hydroxyacetpheneone)[4-6],大黄素(emo-din)[7]。

药理作用1.利胆作用:本品煎剂、水浸剂、去挥发油水浸剂、挥发油、醇提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本品水浸剂0.25g/kg,或精制浸剂(去除及未去除挥发油)1g/kg静脉注射于急性胆囊插管犬,或以精制浸剂1g/kg给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不论对健康或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犬,均有利胆作用,胆汁分泌量增加时其干重也增加。6,7-二甲氧基香豆素 0.2g/kg或0.3g/kg注入麻醉大鼠十二指肠,30分钟后胆汁分泌量平均增加50%或180%。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0.3g/kg,3小时内胆汁平均增加73.86%。茵陈色原酮亦为主要利胆成分,能促进胆汁排泄。对羟基苯乙酮对大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亦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亦有同样作用。另有报道,茵陈成分的利胆作用强度依次为茵陈香豆酸A、茵陈香豆酸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给麻醉犬静脉注射l0mg/kg茵陈色原酮、大鼠静脉注射l00mg/kg茵陈色原酮均有明显利胆作用,而6,7-二甲氧基香豆素作用不明显,茵陈煎剂还能降低麻醉犬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茵陈二炔,茵陈二酮、茵陈炔内酯亦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毒性犬每天口服茵陈精制浸液(相当1g剂量的生药),未见毒性反应,仅有安静、思睡现象。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给小白鼠1次口服10g/kg,动物多呈静卧状态、呼吸困难,一般在5小时死亡,小白鼠1次口服半数致死量为7.246g/kg。毒性:6,7-二甲氧基香豆素灌胃对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940mg/kg。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回流30min,滤过。滤液显淡黄绿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紫红色荧光。

炮制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罗去净泥屑。《雷公炮炙论》:去根细锉用。

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微寒

归经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黄疸;小便一利;湿疮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各家论述1.《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荫风轮
下一篇:茵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