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z
柘树茎叶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柘树茎叶的相关记录

拼音Zhè Shù Jīnɡ Yè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叶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柘木"条。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淡微甘,凉。"

功能主治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疖子,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柘树茎叶的相关记录

拼音Zhè Shù Jīnɡ Yè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枝及叶。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可见灰白色小点状皮孔。茎节上有坚硬棘刺粗针状,有略弯曲,刺长0.5-3.5cm,单叶互生,易脱落,叶痕明显。叶片为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n,先端钝或渐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6-9对,两面无毛,深绿色或绿棕色,厚纸质或近革质。叶柄长5-10mm。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oside),桂木生黄素(artocarpesin),降桂木生黄亭(norartocarpetin),5-O-甲基染料木素(5-O-methygenistein)[1].叶含抗微生物成分和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s)[2]。

性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活络。主痄腮;痈肿;隐疹;湿疹;跌打损伤;腰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疖子,湿疹。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柘耳
下一篇:柘树果实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