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红大戟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t Pitard的干燥块根。本品功能与大戟相似而根红色,故名红大戟。

  【药材历史考证】红大戟一药始载于近代药学著作《药物出产辨》,名红芽大戟。据考证,红芽大戟之“芽”应为“牙”,为误用大戟科京大戟的别名,因而两者常有混用。现已明确,古代本草记载和方书应用的大戟均为大戟科京大戟,两功效有所不同,应予区别。参见“大戟”条。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根茎短,通常着生1~3个块根,块根纺锤形或长圆锥形,长3~10cm,直径0.6~2cm,表面红褐色或暗紫红色。茎直立或上部微呈蔓状,高30~100cm,方形,下部近圆柱形,具槽,沿槽被柔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2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白色柔毛,下面沿脉被柔毛;托叶2~4裂,裂片钻形。花顶生,数十朵密集成头状聚伞花序,花小,淡紫红色;花萼4浅裂,3片小,1片大,花冠管状,先端4裂,裂片舌状,喉部附近有密生的长毛;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的中部;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小,近球形。花期9月,果期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略呈纺锤形,偶有分枝,稍弯曲,长3~10cm,直径0.6~1.2cm.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上端常有细小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皮部红褐色,木部棕黄色。气微,味甘、微辛。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束断续径向排列,近形成层处者由数列导管组成,渐向内呈单列或单个散在。射线较宽。薄壁组织中散存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及含红棕色物的分泌细胞。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1g,置试管中,加水10ml,煮沸10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1滴,显樱红色,再滴加盐酸酸化后,变为橙黄色。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坡草丛中的半半阳处。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能功用】苦,寒;有小毒。归肺经、脾经、肾经。泻水逐饮,攻毒消肿散结。用于胸腹积水,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内服:1.5~3g。水煎服。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