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鉴别方法

【鉴别中药材名】梅花

【梅花的来源鉴别】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Armeniaca mume Sieb.[Prtl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本品为梅的花蕾,故名梅花。

【梅花的历史考证】梅花的始载本草《本草纲目》曰:“白梅花,古方未见用者。近时有梅花汤:用半开花,溶蜡封花口,投蜜罐中,过时以一两朵同蜜一匙点沸汤服。”《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云:“梅花,冬蕊春开。其花不畏霜雪,花后发叶,得先天气足,故能解先天胎毒。有红、白、绿萼、千叶、单叶之分,惟单叶、绿萼入药尤良。采能不犯人手者更佳。含苞者力胜。性寒,或曰平,味酸涩,清香,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梅花相符,并以单叶、绿萼、白花者入药为佳。

【植物形态鉴别】参见乌梅的“植物形态鉴别”项。

【梅花的性状鉴别】本品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梅花的显微鉴别】粉末淡棕色。腺毛着生于苞片边缘,全体呈短棒状,略弯曲,长160~200um,直径40~50um,头部长圆形,由数十个分泌细胞组成,外围角质明显,内含棕黄色物;柄部多细胞,排成3~4列。非腺毛着生于萼片及苞片,无色或淡黄棕色。单细胞非腺毛壁平直或稍弯曲,先端略呈钩状,长短不一,34~300um,直径8~20um,壁厚2~5um,有的表面可见疣点;多细胞非腺毛有2~4细胞,单列,长70~210um,细胞间隔壁菲薄。花粉粒大多发育不全,发育完全者近球形,直径34~46um,有3孔沟,外壁表面隐约可见条纹状雕纹。草酸钙簇晶较多见,直径10~34um,呈类圆形,棱角较宽钝或不甚明显,有的呈碎块状,偶见方晶。萼片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略呈念珠状增厚,表面具角质层纹,气孔类圆形,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萼片上表皮细胞较大,壁略增厚,念珠状增厚不明显。花瓣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薄,波状弯曲。花粉囊内壁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细胞界限不甚明显;表面观类圆形,有网状增厚纹理。

【梅花的理化鉴别】样品制备:取梅花粗粉1g,加甲醇10ml,冷浸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吸附剂:0.8%CMC-硅胶H(青岛海洋化工厂)铺板,110℃活化30分钟。点样量5ul。对照品:绿原酸、芦丁、槲皮素甲醇溶液。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13:2.5:1:0.02),展距10cm。显色剂:挥尽溶剂后,先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绿原酸显蓝色荧光,样品有相同荧光斑点;再喷5%三氯化铝乙醇试剂,吹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芦丁槲皮素显亮黄色荧光,样品于相同位置有同样荧光斑点。

【生境分布】原产于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

【采集加工】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及花梗。筛去灰屑。

【性能功用】微酸、涩,平。归肝经胃经肺经。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内服:3~4.5g,水煎服。

【附注】置凉干燥处贮藏,防霉,防蛀。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