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的鉴别方法

【鉴别中药材名】扁豆

【白扁豆的来源鉴别】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因该植物豆荚扁平,故名扁豆。以其白色的种子(扁豆)入药,故名白扁豆。

【白扁豆的历史考证】扁豆又名藕豆。其始载本草为《名医别录》。《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人家多种于篱援间,蔓延而上,大叶。细花,花有紫、白二色。荚生花下,其实亦有黑、白二种。白者温,黑者小冷。人药当用白者。”并附有“藕豆”图。李时珍曰:“扁豆二月下种,蔓生延缠。叶大如杯,团而有尖。其花状如小蛾,有翅尾形。其荚凡十余样,或长或团,或如龙爪、虎爪,或如猪耳、刀镰,种种不同,皆累累成枝。白露后实更繁衍,嫩时可充蔬食茶料,老则收子煮食。子有黑、白、赤、斑四色。一种荚硬不堪食。惟豆子粗圆而色白者可人药。”并附有“扁豆”图。根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药用白扁豆相符。

【植物形态鉴别】一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长达6m。茎无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4~14cm;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生小叶片宽三角状卵形,长5~10cm,宽与长近相等,全缘,两面被疏毛;侧生小叶较大;小托叶线状披针形,被毛。总状花序腋生,长15~25cm,花序轴节明显,每节有2至多朵花簇生;小苞片2,舌状,早落;花萼宽钟形,上部2齿,几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红色,长约2cm,旗瓣宽椭圆形,基部两侧有2个附属体,翼瓣斜椭圆形,龙骨瓣舟状,弯曲几成直角;雄蕊10,9枚合生,1枚单生;子房线状,有绢毛,基部具腺体。荚果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长5~8cm,宽1~3cm,先端稍宽,喙向下弯曲,边缘粗糙。种子2~5粒,白色、黑色或红褐色,扁椭圆形。花期6~8月,果期9月。

【白扁豆的性状鉴别】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习称“白眉”。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白扁豆的显微鉴别】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光辉带明显。支柱细胞1列,呈哑铃状,种脐部位为3~5列。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生境分布】原产印度。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产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饮片炮制】

1.白扁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白扁豆:取净白扁豆,照清炒法炒至微黄色具焦斑。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甘,微温。归脾经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内服:9~15g,水煎服。

【附注】置于燥处贮藏,防蛀。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