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的鉴别方法

土鳖虫为较常用中药,原名廑虫,一名地鳖,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破瘀通经的功能,用于跌仆折伤、瘀血肿痛、妇女血积腹痛、月经不通、癥瘕等病症。

【来源】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及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eyi (Boleny)的干燥雌性虫体。

【产地与分布】

主产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河北等省,此外,山东、山西、湖南、安徽、四川、贵州等省有分布,现多改为家养。

【鉴别要点】

地鳖虫、冀地鳖、金边地鳖的区别点是:三者均似鳖,但地鳖略呈卵圆形;冀地鳖则略呈长椭圆形,且胸部两侧各有一小圆黑斑;金边地鳖则周边有黄边,故日“金边土鳖”。三者同等入药,以前两种销用较广,而后者销广东。

误用品龙虱呈长卵圆形,全体具光泽,有黑绿色甲壳及浅色翅膜,可明显区分开来。

【名典鉴别】

1.汉•《神农本草经》:“蛰虫,味咸寒。主心腹寒热、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一名地鳖。生川泽。”

2.梁•《名医别录》:“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采,暴干。”

3.陶弘景曰:“形扁如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又曰:“形扁如鳖,故名土鳖。”

4.唐•苏恭曰:“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小似鳖,无甲而有鳞。小儿多捉以负物为戏。”

5.宋•《图经本草》沿苏恭所云:蛰虫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扁如鳖,但有鳞无甲,故一名土鳖。”

6.《本草衍义》曰:“蛰虫,今人谓之簸箕虫,为其象形也。”

7.清•《本草从新》:“蛰虫,一名地鳖虫。寒咸有毒。去血积,搜剔极周,主折伤,补接至妙。”

【快速鉴别】

1.地鳖虫:呈扁平卵圆形,边薄中厚如鳖甲状,长2~3cm。头部一端较窄,尾部较宽,背部褐色或黑褐色,呈甲壳状,有9个横节瓦状排列;腹面深棕色,隆起、有节、显光泽;头部形小,有丝状触角一对,常脱落;胸部有足三对,弯曲;质松脆,易破碎;腹内有灰黑色物质;气腥臭,味微咸。

2.冀地鳖:呈长椭圆形,长2.5~3.5cm,宽1.5~2.5cm;头尾部两侧较窄;背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9个横节呈复瓦状排列,胸腹部每节两侧各有一个圆形黑斑。

3.金边地鳖:为东方厚蠊的雌虫,其体形较大而有黄边,俗称“金边土鳖”。

【误用品】

过去湖南、江苏、广东、辽宁等地习用的廑虫为龙虱科动物东方龙虱Cybister tripunctatus crientalis Gschew的干燥虫体。

性状是:呈长卵圆形,长1.5—2cm,全体具光泽;背面黑绿色,有一对较厚的鞘翅,边缘有棕黄色的狭边;除去鞘翅可见浅色膜质翅两对,腹面红褐色至黑褐色;胸部有足三对,前足两对较小,后足一对较大,腹部有横纹;质松脆,气腥,味微咸。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