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的鉴别

【来源】

本品为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别名白干姜、均姜、川干姜。

【产地分布】

主产于四川犍为,贵州长顺、兴仁,湖北来凤,广东新会及浙江、山东、湖南、广西、江西、福建等地,销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本品于冬季植株枯萎时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取药材,除去杂质,用水略泡,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或块,干燥,为“干姜片”。

取干姜片,置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为“姜炭”。

取净沙子于锅内,用武火加热,炒热后加入干姜片,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显棕褐色,取出,筛去沙子,放凉,为“炮姜”。

【性状鉴别】

1、药材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明显,筋脉点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2、干姜片

为不规则纵切或斜切片块,长1-6cm,宽1-2cm,厚2-4mm;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皱纹,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或淡黄色筋脉点,质坚脆,断面纤维性(图1-11)。

3、姜炭

为不规则片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味微苦、微辣。

4、炮姜

为不规则膨胀片块,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颗粒性,味微辛、辣。

【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辛辣。

1、淀粉粒极多。单粒呈扁平广卵形、长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侧面观呈棒形,有的较小端略尖突或鸟喙状,脐点细点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

2、油细胞随处散在。呈椭圆形或类圆形,壁较薄,胞腔内含淡绿黄色油滴。

3、纤维成束或单个散离,无色或淡黄棕色。较细长,通常一边微波状或略呈锯齿状,少数两边均作齿状突出,末端短尖、钝圆或分叉,壁厚,非木化,纹孔斜裂缝状或人字形,胞腔宽大,常可见菲薄横隔。

4、色素细胞棕色、呈细管状,其中充满棕色或暗红棕色物。

5、草酸钙方晶,少数。细小、方形或长方形,有的呈颗粒状,有的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结晶(图1-12)。

【理化鉴别】

取粉末1-2g,置于两支具塞试管中,分别加乙醇、水各15ml,浸渍1h,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滴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乙醇液斑点显亮黄绿色荧光,水浸液斑点显灰蓝色荧光。

【检查】

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方法测定,总灰分不得过6.0%。

【含量测定】

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干姜项下的方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 0.8% (ml/g)。

【炮制】

干姜: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为不规则块片,厚0.2-0.4cm。总灰分不得过5.5%。

姜炭:取干姜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  标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