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的鉴别方法

【简述】

白芷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散风祛寒、燥湿排脓、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鼻塞、鼻渊、牙痛、疮疡肿毒、妇女赤白带下等病症。(近期白芷价格查询)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或杭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 Benth. et Hook. f. var. for- mosana (Boiss. )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药材依次称为“白芷”和“杭白芷”。

【产地分布】

1、白芷

主产于河南禹县、长葛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CT1-38-1-4)。

2、杭白芷

主产于四川遂宁、温江、崇庆等地者,习称“川白芷”;产于浙江杭州、 笕桥等地者,习称“杭白芷”;产于台州地区的黄岩、温岭者,习称“台白芷”。习惯以四 川产的白芷为道地药材,尤以遂宁产者质量佳。销全国各地(CT1-38-5,6)。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植物叶变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浙江产的白芷,经洁净处理之后,用2%-5%石灰拌匀,在长形竹萎中顺势推出,使表皮渗透石灰,加速吸收水分,随即薄摊晒至半干,再分大小支,晒干。

【性状鉴别】

1、川白芷

圆锥形,根头端略显方棱,体顺长略似胡萝卜长10-20cm,直径2-5cm,茎痕略下凹;外皮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向的细皱纹及多数横长皮孔,但较杭白芷少、可见支根痕小;质坚实,断面白色或微黄色,粉性,皮部有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显棕色环,呈不规则的圆形。气芳香,味微辛、苦。

2、杭白芷

圆维形,有方棱,头大尾细,长10-15cm,直径2-5cm;顶端方圆 形,有茎痕。皮孔横长多排列成4行,习称“疙瘩丁”;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皮部有棕黄色油点。形成层显棕色环,略呈方形。气芳香,味微辛、苦。

3、禹白芷(祁白芷)

圆锥形,似胡萝卜少数有分枝,长10-20cm,直径2-4cm,茎痕圆形略下凹;外皮土黄色,凸起的皮孔甚小,散生;质略轻泡,断面白色,粉性,形成层显棕灰色环,呈圆形。气芳香,味微辛、苦。

4、白芷片

圆形或类圆形片,外皮灰黄或淡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而光滑,形成层显棕色环,环外散布多数油点。

【规格等级】

通常分川白芷、杭白芷2种规格3个等级。

一等;每1000g36支以 内。无空心、黑心、芦头、油条、杂质、虫姓、霉变。

二等:每1000g 60支以内。

三 等:每1000g 60支以外,顶端直径不得小于7mm。间有白芷尾、黑心、异状、油条,但总数不得超过20%。

【显微鉴别】

粉末

灰白色或黄白色。

① 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球形或多角形, 直径3-20μm;复粒较大,以10余分粒复合而成的多见。

②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圆簇状或类圆形,直径可达18μm。

③ 木栓细胞黄棕色,呈类多角形或长方形, 壁薄,木化。

④ 油管多已破碎,黄色,分泌细胞含淡黄色分泌物(图1-43B)。

【理化鉴别】

(1)取粉末0. 5g,加水3ml,振摇,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摇5min后,静置20min,分取上清液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3)取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µ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C)-乙醚(3:2)展开(在25°C以下展开),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伪品】

同科植物白亮独活Heracleum candicans Wall. ex Dc.的根茎及根,又称 “白独活”。根茎粗壮,圆柱形,有密集的环状叶痕及横皱纹。根扭曲,直径约至3cm。 表面灰棕至黑棕色,具不规则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可见稀疏细小的皮孔及须根痕。较粗大者木部略现腐朽状。质坚,切断面皮部有油点,近形成层处显棕色。气香浓,味苦带涩。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