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海上食人案始末:杜德利船长抽签食人

05-24

杜德利

1884年海上食人案始末:杜德利船长抽签食人

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全球热映,好评如潮,瞬间掳获观众的心。导演李安以流畅的3D镜头,讲述一则印度男孩孤舟海上漂泊227天的故事,令人过目难忘。

漫漫无边的太平洋,男孩与眈眈而视的孟加拉虎斗智斗勇,初始对峙,终归和解。主人公一路历经绝望、信念到救赎的天人交战,完成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全剧画面优雅至极,教人惊叹连连。妙在片尾横空出世,陡然呈现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尖锐拷问人性。

​两个版本故事,一个虚幻而美丽,一个残忍而血腥;一个洋溢着神性,一个则充斥着人性,本能,当然还有兽性。你选择相信哪个?电影到底是悲剧、喜剧还是浪漫故事?小说作者将这头足足450磅重的孟加拉虎命名为理查德·派克,是故弄玄虚,还是神来之笔?

曾记否?一百三十余年前,那桩震惊英伦的陈年往事,海难惊魂,食人求生。隔绝尘世的汪洋上,船员遭遇残酷的终极考验时,总有一个牺牲者会出现。

无巧不书,理查德·派克正是牺牲者的真实名字。最让人震惊的是,早在1838年,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长篇小说《阿·戈·皮姆故事》中,为同伴所食的水手,名字正是理查德·派克。一语成谶,如今,英文里这名字,不啻海难、食人的代名词。

重新挖掘那一段已经尘封的惊天秘密,司法奇案,是耶非耶……

故事还要从头讲起。1884年5月19日的英国南安普顿,一切照常。停泊在港口中的木犀草号游艇,年前易主,已为一位澳大利亚海商法律师约翰·亨利购得,即将驶向悉尼。

整装待发的木犀草号,貌似威武有加,其实净吨位只有区区20吨,长度不过52英尺(16米),1867年打造下水,眼下早已年久失修,适航性不问可知。能否平安经受两万多公里的航程考验,知情者暗中无不捏着一把汗。

​这不,招募船长和水手就遇上重重困难,应者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找到船长杜德利,大副斯蒂芬斯和船员布鲁克斯,还有年仅17岁的舱内见习船员派克。

已是五个孩子父亲的37岁大副斯蒂芬斯,饱经风霜,海上经验丰富;资深船员布鲁克斯是船长的老搭档,正想借此次航行移民澳洲;可怜的孤儿理查德·派克,父母双亡,朝思暮想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航海生涯诱惑无穷。

海上第一周风平浪静。直到六月,风云突变,南大西洋的风浪一波又一波无情袭来。船长杜德利决定避开繁忙的传统航线,改走新线。7月3日,风浪突然停了。风暴前的宁静,诡异的令人心里发毛。

这时,游艇离西北方的非洲好望角尚有1600英里之遥,距最近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也足足有680英里远。船长杜德利下令大家撤到甲板下,以策安全。果然,两天后的晚上,风暴大作,卷起滔天巨浪,无助的游艇载浮载沉,岌岌可危。

​无奈之中,船长杜德利下令弃船,放下四米长的救生艇逃命为上。木犀草号不到五分钟,就葬身大海。一阵手忙脚乱,四人上了救生艇,方才发现此艇结构脆弱,甲板厚不到6毫米,毫无淡水储备。手中虽有临时抓到的两听萝卜,又能支撑到几时?船长杜德利心中暗自叫苦,这可如何是好?

小小的救生艇,在暴风雨中摇摆不定,惊魂未定的四人,还要时时小心周边鲨鱼的侵袭,明天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天气很快发生了变化。海,是如此巨大,如此惊人的巨大,风成了悦耳的微风,白云朵朵,容光焕发,这是太平洋上美丽的一天。曙光探出了头。

无心欣赏周边的风景,各种想法在船长脑中疯狂打转,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如何破解?该死的,什么海上工具也没来得及带上,想钓鱼也不成!未经世事的派克束手无策,默默地哭泣,双手抱着头,张着嘴。会有过往的船只神奇出现吗?

管他的,先分食一听萝卜再说。几天后,天无绝人之路,总算捞上一只同样倒霉的海龟,众人欣喜地饱餐一度,大快朵颐,又可以撑过数天喽!

好日子没多久,风暴再次降临,凄风苦雨中,怎捱的过?没有淡水,以尿解渴。茫茫大海,四顾无援,还能有啥求生的妙招?

​从古希腊时代起,海上航行形成一条不成文的惯例,极端情况时,可以食人求生。

残忍残酷,当然不假,但生存的本能压倒一切宗教道德法律禁忌,与其同归于尽,不如牺牲一个倒霉蛋,为集体献出生命,说不定还能为他人留下生还的些许机会。

人的鲜血可以止渴,肉体可以享用,自然头颅会被放过,海葬了事。

至于选择牺牲者的方法,理论上以抽签为准,愿赌服输,怨不得旁人。实际上,船长上下其手,以作弊方式,选择下级水手的概率之高,不难想见。

杜德利船长偷偷唤来斯蒂芬斯和布鲁克斯,透露心声:“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待会,我们一起动手,结果那孩子的命,可好?”二人一听,大惊失色,异口同声表示反对:“船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不定过几天就会有船只经过。再等等好啦!”见此计不售,杜德利船长的脸沉得铁青。

两周时间眨眼过去,四人足足八天没吃任何东西,五天没喝淡水,小派克实在渴得不行,晚上偷偷喝了海水。痢疾病缠身的他,已气息奄奄,丧失意识,命悬一线。

船长再次提议以抽签方式干掉派克,以解燃眉之急。身体也急剧恶化的斯蒂芬斯这才点了点头,事到临头,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唯独布鲁克斯择善固执,不想参与这人神共愤的邪恶勾当,坚决拒绝。

抽签食人的做法,杜德利船长从未告诉小派克,更谈不上征求他的意见。船难的第十九天,杜德利终于下了最后通牒:“明天要没有过往船只搭救,就别怪我狠心。”

他振振有词地说:“其实这又不算故意杀人,只不过是加速死亡,早点送这孩子上路,也少受点罪嘛。再说,他是孤儿,身体又最弱,不像我们三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养家的重担要挑。”一旁的斯蒂芬斯连声称是,筋疲力尽的布鲁克斯枯坐对面,始终保持沉默,不吭声,也不抗议。

做完祷告,杜德利颤抖着告诉男孩: “别怪我心狠,你的大限到了。”说完用小刀直插颈静脉,杀了他。传言小派克最后惊呼:“为什么杀我?”

摆脱良心上的抗拒,布鲁克斯也分享了这次可怕的盛宴。接连四天,剩下的三个幸存者,以男孩的肉和血为生。

杜德利日后回忆:“想起我们三人分食人肉的场景,活像一群野狼,令人毛骨悚然,不忍卒睹。”

​奇迹终于出现,他们居然得救了。杜德利在他的日记里,以惊人的委婉语言,描述营救的场景:“第24天我们正享用早餐,终于一艘船出现了。”一艘德国运输船救起三名幸存者,带回到英国法尔茅斯港。苦难结束!

杜德利坚持带回国的救生艇上,保留小派克所剩无几的肉与一根肋骨,好为他筹备一场基督教葬礼。岸上,无数英国国民热情欢迎三人历险归来。

根据1854年英国《海上航行法》,他们立即向海关报告此次海难详情。船长对发生的一切,丝毫不想对当局隐瞒,自己是杀人食人的策划者。

他写下如此记录:“海难第二十天,小派克奄奄一息,在斯蒂芬斯的协助下,我们杀死他以求得三个人的生存,三人一致同意此举绝对必要。”海关将报告送往伦敦内政部。

很快,海难食人的消息不胫而走。法尔茅斯港口警长詹姆士,是位虔诚的美以美教徒,素来自命执法如山,不徇人情。他闻讯大怒,执意要将杀人犯绳之以法。

他命令船长交出杀人工具小刀,保留作为证物。自以为无罪的杜德利,欣然从命,还告诉詹姆士希望日后还给自己,留作纪念云云。气得警长詹姆士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他火速向上司汇报,并将三人逮捕,发誓严惩元凶,以儆效尤。杜德利倒是毫不在乎,以为数日后自证清白,准能获得释放。

​不久,在内政部长威廉的指示下,一场举国关注的审判大幕,缓缓拉开。各大媒体争相展开长篇报道,种种耸人听闻的说法不胫而走,让英国上上下下无不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刑事审判上。

大多数民众同情被告的两难处境,三人不是罪犯,而是迫不得已的勇士。

历经九死一生,迎接他们的应该是祝贺与安慰,而非迫害与起诉。但司法界人士对被告是否真的无罪,心存疑虑,聚讼纷纭。

9月11日,庭审开始。最能反映当时国人心声的,莫过于小派克的哥哥,一身水手打扮,法庭前与被告公开握手打气。支持起诉的法尔茅斯市长,收到死亡威胁。力挺被告的歌曲,传遍全国。

杜德利船长投书《泰晤士报》,感谢收到无数支持者的热情来信,同时他大吐苦水,良心可证,自己全无杀人故意和预谋,却深陷司法的折磨,苦不堪言。内政部长威廉见报,愈发气愤,决意将官司进行到底,绝不善罢甘休。

法庭上,布鲁克斯成了公诉方证人,检察官查理斯紧追不舍,死死盘问杜德利和斯蒂芬斯。两名被告虽对事实供认不讳,却自称是万般无奈,口口声声:“用一个人的死来换三个人活下来,最终结果更好。我们不承认有罪。”

律师更提出紧急避险与精神失常两项抗辩理由,恳求法官宣布二人无罪,当庭开释。

​检察官对此嗤之以鼻,连称荒谬之极。他站起身来,完全不受相关辩护左右,一字一顿地说:“谋杀就是谋杀。所以要提起刑事诉讼。从杜德利等人的供词上,丝毫看不出他们精神错乱,小派克对他们构不成半点威胁,压根谈不上紧急避险。”

陪审团与听众屏住呼吸,法庭上安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感受得到。

法庭之外,媒体争相发表评论,表达看法,或支持检方,或力挺被告。这场悲惨海难衍生的悲剧,陪审团会如何定罪,全世界都在看!

最后,十二位陪审团员作出罕见的特别裁决,只陈述案件事实,对被告是否有罪的关键问题不予置评。1785年以后,英国再未出现特别裁决,如今,棘手的皮球踢到上级法官面前。

12月9日,皇家法官下判:“英国普通法从未承认杀人罪可以适用紧急避险抗辩。这既违反先前判例,也无伦理与道德基础。”

随后,法官质疑他人生死问题,谁能有权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司法贸然承认抽签杀人原则的合法性,只会沦为恐怖罪行的法律遮羞布。

同类相食不符合人类的行为,在其他动物类别中只有少数存在这样的情况,但人类是有别于其他动物的,这在道德情感上是不可接受的。法律的意义在于人人平等,法律保护每个人合法正当利益,夺取他人生命来满足自己的生存,是不会被法律所允许的。

判决书义正词严:“一个人无权宣布诱惑是借口,尽管他可能会屈从于它;不允许同情罪犯,以任何方式削弱犯罪的法律定义。法院对任何自救措施都持有极深的怀疑,原因显而易见——紧急避险极易成为无政府行为的简单借口。”

两名被告杀人罪名成立,但有权请求赦免。不久,维多利亚女王俯顺舆情,将两名被告减刑为监禁六个月。

此案一举为普通法紧急避险抗辩,划下红线。现代英国最著名的法官丹宁坦言:“如果饥饿者一旦被允许以紧急避险作为盗窃借口,那么将为一切无法无天及无政府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岂不闻:入罪,举轻以明重。杀死无辜他人,保全自己性命,法律怎可轻易包容。

​一百年后,漫步英伦三岛,在一处不知名的墓地,能看到小派克的墓碑。多少年来,总有人默默前来清扫纪念,墓碑上刻着大字:“17岁的派克,在可怕恐怖的19天苦难后,魂归离恨天。”

下有《约伯书》名言:“他虽杀我,仍信靠他。”最后一行,哥哥留下的《使徒行传》一行字:“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