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步兵师:二战时期,德军的机械化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和装甲师战斗力如何,各有什么区别

06-05

二战时期,德军的机械化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和装甲师战斗力如何,各有什么区别

严格来说,二战德军并没有“机械化师”的正式称谓,只能算是有类似性质的师级编制。早期德国陆军快速部队只有三类师级建制:摩托化师、轻型装甲师(轻型快速师)、装甲师,其中的第二种按现代的部队性质分类,勉强可以称为“机械化师”(轮式车辆太多,达3000多辆)。



例如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德军用于“闪击战”的快速部队共出动了七个装甲师、四个轻装师和五个摩托化步兵师,里面有“机械化师”编制么?显然没有。波兰战役后,这四个轻装师又分别升格为正式的装甲师(番号第6到第9),参加了1940年入侵西欧的战役,所以此类作战师暂时又不存在了。

之前有过专答,装甲师和所谓“轻装师”的区别,主要在于编成内的坦克数量。装甲师一般编有一个装甲旅司令部,基础作战单元是一个装甲团。但是由于德军装甲营编制较大,所以虽然就这么一个装甲团,坦克数量要超过200辆,加上其它单位配置的零散坦克,法国战役期间一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平均达到325辆。

(武装党卫军掷弹兵)

但是轻装师只有一个装甲营(45辆坦克)的建制,加上其它师属单位的配属坦克,总数也不过60余辆。比如隆美尔接手第2轻装师的时候,该师坦克只有66辆(一个装甲营),而升格为第7装甲师后,扩编了第7装甲旅司令部(以第25装甲团为基干),坦克数量猛增至200多辆(仍不及第1到第5这五个老牌装甲师的坦克配置数量)。

苏德战争爆发前,希特勒为追求更多的装甲师数量,将各装甲师的坦克数量进一步稀释(装甲旅司令部逐步取消)。因此一个标准的装甲师编有一个装甲团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团,注意啊,这里是可以称为“机械化步兵团”的(履带和半履带车辆增加了),但此时德军仍然没有机械化师番号,要么是装甲师、要么是摩托化步兵师。

(铁拳)

所以就涉及到了“机械化”的概念定义,理论上说,只有一个作战单位全部实现乘车机动、且履带式车辆(坦克、突击炮和装甲车)数量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二时,才能称为机械化部队,否则就只是轮式车辆居多的“摩托化部队”。而若坦克编制超过定额,又干脆是装甲师了,所以机械化师就是介乎两者之间的编制。

1943年以后,德军正式出现了“掷弹兵”的荣誉称号,没啥特殊含义,就是效仿早年普鲁士军队的军制(欧洲军队掷弹兵是勇气和敢死队的象征),给精锐步兵一个荣誉感,比如什么掷弹兵师、掷弹兵团等等,你不妨跟苏军的“近卫”部队划上等号。同时,由于德军在东线战场损失惨重,不少装甲师的坦克严重缺编,已经达不到满编师属装甲团的状态了,两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出现了“装甲掷弹兵师”编制与番号。

(装甲掷弹兵师的装甲车)

经过调整后的德军作战序列中,装甲师仍然编有一个装甲团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团,而“装甲掷弹兵师”则编有一个装甲营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团,并且都是最高统帅部认真遴选的装甲师(损失太大降格)或者摩托化师(补充装备升格)。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装甲掷弹兵师”的实力跟之前的轻装师基本相同,除装备少辆坦克和卡车外,标配是Sd.251系列半履带装甲车和“铁拳”等反坦克武器,而其性质则是:精锐的机械化步兵师。

整个二战期间,德军共组建了36个装甲师,番号分别是第1到第26、第116和第130装甲教导师以及武装党卫军的8个装甲师,而“装甲掷弹兵师”的组建总数为32个,其中国防军16个、空军2个和党卫军14个(有8个战争末期升格为装甲师)。可见党卫军的装甲掷弹兵师占比更大,这也是由于战争后期希特勒对陆军越来越不信任导致的,好装备尽量拨给了武装党卫军。

(阿登战役期间的掷弹兵)

比较特殊的是国防军“大德意志师”,虽然顶着装甲掷弹兵师的番号,但是由于下辖两个装甲营(这就是个装甲团了),因此其实力完全与装甲师对等,而从它的装甲营配置,就可以区分出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的不同。就战斗力而言,其实在东线战场的后期,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已经排名在前,一方面是国防军士气在下降,一方面则是装甲师的坦克数量骤减,已经跟装甲掷弹兵师差距不大了。

后期又出现了“国民掷弹兵师”,这就是以后备役人员、老弱人员、打散收容的败兵、空军野战部队混合整编的大杂烩,也没有装备什么坦克和装甲车,基本就是纯粹的步兵师,战斗力还不如普通的步兵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