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的下一句:《红楼梦》“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就需要狗苟蝇营吗

06-05

《红楼梦》“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就需要狗苟蝇营吗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确实看到这句话,他觉得非常扎心。

但是,这句话最早出现时,似乎不是在《红楼梦》,如果我没有记错,而是在《菜根谭》里读到得更早些。

《菜根谭》一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一本不错的人生哲学书籍。

记得第一次看时,也非常震撼。虽然始终没有里面的智慧,但是在俗世里行走,那里面的学问应该是蛮实用的。



题主后面用的这个“狗笱绳营”,似乎有点严厉。不知道是否是对《红楼梦》里这句话不太认同,不过,我个人是认同这句话的。

少年时写文章,或许可以凭着年轻赤诚的情感,飞扬的文采写出一些好文章。但是,中年时回头去看,那时的文章深度真的很有限。

什么是一篇真正好的文章呢?

窃以为,就是经得起岁月的打磨,即文章本身有生命力,兼具哲理与文理。

但是,如果太年轻,看问题,就容易偏激,也容易受阅历的限制,而看不到问题的多面性。

如同红楼梦里面的宝玉,世间事皆黑白分明。

可是生活却是复杂的,它有中间地带。需要迁就,甚至屈从。

所以,红楼梦之可贵在于什么呢?

在于纯真,在于宝黛二人的故事,总是时时令人想起少年时纯真的自己。

“童心来复梦中身”,这种追忆少年的情怀,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拒绝的美好和失落。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前一句至理,后一句至明。

饱读诗书,未必就通世事。

一个能通晓世事之人,即使没有读多少书,也是一个能把生活与交际处理得很好的人。

能得后一句的人,往往情商非常高。

典型人物—《红楼梦》里面的平儿。

她就劝凤姐“趁早见一半,不见一半儿”,又劝她“得放手时且放手”。

文本内写连凤姐都不太识字,凤姐需要彩名帮她念一些有文字的东西,足见凤姐平儿皆不识字。

但是平儿却对世事洞若观火。

而且处理圆融,深得人心。

这就是真正的学问。而且世事人情,还是一门最深的学问。

但是,平儿虽深谙世事,却不是一个“狗笱绳营”之人。

所以,别武断地把深谙世事人情通达之人,和“狗笱绳营”之人划上等号。

一个人的情商不能与她的人品划等号。

读《红楼梦》,就是如此。不同的年纪去读,会收获不同的感受与成长。

不过,不仅读《红楼梦》如此。世俗人情亦如是,越到成长后,所看到的同一件事情,你的眼界宽窄,也注定了见解与认知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