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到底是中国节日还是洋节?

06-04

洋节

最近,女神赵雅芝晒自己的中国风造型,她身穿蓝色衣服,称“圣诞呀,元旦呀,密集洋节日前,炫一下我的中国风。”没想到,简单一句话引来网友开始辩论,主题是“元旦是不是洋节日”。 那么问题来了,元旦到底是中国节日,还是洋节日呢?

元旦是个尴尬的节日。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内涵,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民俗。民国前中国普遍使用农历,那时的元旦是农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强行将元旦改为公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现在的元旦日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专家萧放教授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说:“元旦作为一个节日,缺少文化内容。”

萧放教授说:“一个节日的成立,除了时间有一个特定的选择外,它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文化内容。但元旦现在只是个符号,没有任何的民俗内容,没有在老百姓中形成习惯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人感到元旦空洞,和星期天没太大差别。”

《辞海》中写道:“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这说明中国自古就有元旦这个词,而有关史书也记载中国古代有元旦这个节日。

按照中国传统,每一个节日都会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风俗,例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可为何唯独元旦缺少这些元素?

“这是因为现在的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萧教授解释说,“民国前中国普遍使用农历,那时的元旦是农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强行将元旦改为公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现在的元旦日期。”

1911年,推翻清帝统治后,孙中山为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加强国际联系,遂取消农历纪年,改为国际通行的公历纪年。同时,民国政府也想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公历日期庆祝。“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推行公历纪年做了很多极端的做法,他们甚至禁止民间过农历新年,强迫老百姓按照公历过年。”萧教授说。萧教授是研究中国民俗的专家,他在这一领域已研究了长达十年,对中国民俗颇为精通。“这样的做法在近代化背景下来看没有错,但关键是节日文化与民族传统是紧密相连的,这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萧教授说。“当时的政府希望老百姓按照新历法过节日,但事实上,老百姓不买你的帐,依旧按照农历初一过年。”

据史书记载,农历初一被称为元旦,春节被称为立春。“政府看到公历过年在民间得不到推行,为了弥补农历和阳历的差异,就将元旦移植到公历的一月一日,而将农历初一叫作春节,春节本是立春之节,不是新年。”萧教授说。

节日的名称移过去了,但风俗却还在原地。很多老北京人依旧在春节串亲访友,放鞭炮,吃团圆饭,可在元旦却过的像星期天。“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正月元宵节时的庙会,能吃到糖葫芦、绵绵塘、还能看到杂技表演。”张大妈回想春节时一脸兴奋。

“元旦是个尴尬的节日。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萧教授说。“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内涵,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东西,所以老百姓不会重视它。它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元旦”一词在中国不仅自古就有,而且还是中国古人每年都要庆祝的节日,表面看上去“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无疑。可是仔细一看才发现,我们当代人所说的“元旦”和我们的先人们说的“元旦”完全是两码事。

请看我国古代的元旦是指代什么意思: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所说的元旦实际上是指我们现在的“春节”。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则和春节显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有了“元旦”和“春节”之分了呢?原来,情况是这样的: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实际上是公元纪年的第一天,也就是阳历的第一天。但是,所谓公元纪年,中国古代显然是没有的,直到民国时期,当人们提到是哪一年的时候,使用的也是“民国××年”,而不是19××。那么,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上学到哪朝哪代是“始于公元××年——公元××年”又是怎么来的呢?没错,这不是古书上记载的,而是我们当代人根据公历纪年向前推算出来的!也就是说,那些所谓“始于公元××年——公元××年”完全是当代历史学家为了便于研究而根据公元纪年法重新计算的,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的。

既然如此,那么公元纪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人们就把公元元年当作一个坐标点而计算“公元前”和“公元后”呢?您稍微查阅一下相关材料便会发现: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元在英文里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英文的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的原因!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当代人所说的“元旦”和圣诞节一样,归根到底是一个洋节!

当然,这个节日的存在对中国人来说只是一个符号,没有什么宗教意义,但是搞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还是有必要的,至少我们明白了公元纪年法的来历,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