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新学人|国际金融学院林志帆博士

05-29

林志帆

林志帆,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科研博士后。

林志帆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他的研究领域为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企业研发创新、公司金融、国际贸易、制度经济学,目前已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篇。担任《China Economic Review》、《财政研究》、《财贸经济》、《中国经济问题》匿名审稿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急项目等课题研究。

林志帆博士积极参与、承担学院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讲授本科生课程《博弈论》与博士生课程《区域经济学》。

林志帆博士论文发表:

1. 卖空威胁真的能激励中国企业创新吗?,与龙晓旋合作,《世界经济》2019年第9期(即将刊出);

2. 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有多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经验证据,与龙小宁、易巍合作,《金融研究》2018年第8期;

3. 财政补贴、生命周期与企业研发创新,与童锦治、刘诗源合作,《财政研究》2018年第4期;

4.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基本事实、常见误区与合适计量方法讨论,与龙小宁合作,《中国经济问题》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

5. 税收负担与企业研发创新——来自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与刘诗源合作,《财政研究》201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

6. 金融抑制、经济结构扭曲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思考,与赵秋运合作,《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4期;

7.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真的促进出口吗?,独立作者,《财贸经济》2016年第2期;

8. 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实证研究,与龙晓旋合作,《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2期;

9. 金融抑制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吗?——来自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与赵秋运合作,《中国经济问题》2015年第6期;

10. 货币扩张、资本深化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理论模型与跨国经验证据,与徐蔓华、赖艳合作,《经济科学》2015年第5期;

11. “欲速则不达”:金融抑制、产业结构扭曲与“中等收入陷阱”,与赵秋运合作,《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

12. 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为何历久弥新?,独立作者,《经济资料译丛》2015年第1期;

13. “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吗?——基于增长收敛模型的识别方法,独立作者,《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

14. 金融抑制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研究,与张建武、王茜、赵秋运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第5期;

15. 产业专业化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吗?——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与俞梅珍合作,《产经评论》2014年第5期;

16. 中国OFDI的出口效应:抑制还是促进?——基于21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与董佺合作,《产经评论》2013年第5期。

林志帆博士参与课题:

1. 中国应对“双反”调查的策略研究及政策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2017.05-2018.05

2. 产业政策的微观基础和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研究: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考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01-2016.12

投稿:徐永怡

编辑:朱丽云

初审:徐永怡

审核:靳祥鹏

审核发布:彭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