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天价药”格列宁为何在中国最贵?!

06-04

格列宁

这周去看了《我不是药神》,电影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总体上来说算是国产电影的一个小高峰的存在吧。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为什么印度可以光明正大卖仿制药,但国内不可以?

那时候我还没有看电影,不过看大家都讨论得很热烈就去查了查资料。(这也是《药神》的积极影响,它引起了大众对于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关注)看过电影之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就顺便一起说下吧。

格列宁这种药的确贵,但它贵有贵的道理。电影里将研制格列宁的诺华公司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其实是不太恰当的。我也看到有观友转发的“药神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对资本的批判”,讲真我是觉得挺搞笑的。

第一,格列宁有多厉害?

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慢粒白血病领域跨时代的发明。格列宁的通用名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问世于上个世纪90年代,2001年上市。

它的出现开启了药物靶向治疗的时代,一个划时代药物的产出,期间投入了多少研发力量我们不得而知。

但它是上个世纪开发的最成功的肿瘤药物,它的出现大大地延长了慢粒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可以长期存活。

以前,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是骨髓移植,其次才是用药。但在 2010版里,伊马替尼变成里首选药物,动摇了骨髓移植的一线地位。

相比骨髓移植,药物的副作用更小,效果也更好。这也意味着,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对患者而言就是“救命药”。单单评价治疗成本,吃药 vs 骨髓移植,格列宁或许担得起这个价格。

第二,格列宁的研发到底有多么不易?

关于它的具体研发成本我没有查到统一的资料,最靠谱的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里提到:原研药开发极难,从白血病里基因突变发现,到格列宁上市,几千名科学家,一起努力了41年,药厂投入巨大!

这其中,光是从发现费城染色体到找出致癌原因,这个过程就花了十年。没有提到到底用了多少开发费用,但是有张图相信大家都见过:

在1997年到2011年,诺华公司总共研发经费花了836亿美元,批准新药数量21种,平均每个新药花费40亿美元。

关于这个我还看到一个网友评论:

如果只看格列宁所赚的钱,是不是对制药公司有点不公平?他们肯定要把失败的那些成本在成功了的药上拿回来啊,不然研制新药风险那么高时间那么长,一旦研发失败,公司等着破产吗?

再补充一点吧,这是2016年诺华的研发投入:90亿欧元(大约702亿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一

这个数字​是中国前十企业总和的10倍以上

第三,为啥格列宁在中国最贵?

​这个问题电影并没有提到,全甩给诺华公司了。(事实上电影里除了警察以外,其他政府机关基本上都是隐身的,医保、医药局、甚至工商管理部门……并没有对药物价格本身进行挖掘。)

格列宁这个药,在美国的价格比在国内要便宜近一半。

据调查,由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宁在中国内地每盒的售价约为23000-25800元,近几年内价格稳定,鲜有降低。

而在中国香港售价每盒合人民币17000-19000元,美国售价约合人民币13600元/盒。

澳大利亚的售价每盒约合人民币10616元,而对当地医保居民的价格仅为188.5元。

在日本每盒售价约为16440元人民币,在加入医疗保险的情况下,每盒售价为6240元。

​在韩国每盒的零售价为9720元。

当然,一万多、大几千买一盒药也很贵,但是相比国内定价,已经便宜了很多了。(一盒药大概能吃一个月,想想一年就能省多少钱)

所以,为什么国内定价这么贵?

这是几年前的报道,今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比如加入医保,比如进口零关税……

庄一强还说到:

所以格列宁这个“天价”,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补充一个很有趣的点:

这药有二十年的专利保护期,93年申请专利,到2013年到期。

期间印度生产的仿制药,每盒卖200多元。

而当它专利到期后,我国也开始有了仿制药

但在当时我国仿制药卖多少钱?

正大天晴的格列宁定价4200元一盒,豪森制药的格列宁定价3800元一盒,远远高于印度的低价药。

不过好在近年来由于竞争者的增多,价格已经降低到三位数了,不过还是比印度高。

现在大概是这样:

诺华片剂:0.1gX60片/盒,11536元,每片约200元。

江苏豪森片剂:0.1gX60片/盒,1207元;

正大天晴的胶囊剂:0.1gX60粒/盒,872元;

石药欧意的片剂:0.1gX60片/盒,901元。

当然,我并不觉得诺华公司就是完全无辜的。

毕竟它是一个医药公司,它本质上就是逐利的。在它垄断专利的几十年间,很多病人因为吃不起药而死,也非常让人痛心。

但是你如果非要将它当做病人的对立面,那我肯定不能同意。从整体上看它是在救人,而且救了无数的人——特别是在专利已经开放的现在。

希望我国的药企能够加大研发投入,慢慢追赶上来。

也希望医学越来越发达,更多的绝症能够找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