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何应钦?

05-30

何应钦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之二十九:陆军上将、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军政部长、陆海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何应钦。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任孙中山大本营参谋、黄埔军校副总教官。

何应钦个性儒雅、随和,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被人尊为“何婆婆”。与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蒋的八大金刚之首,军中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何应钦有军事才能,指挥若定,在东征北伐、军阀混战中立有大功,在军事上为民国打下基础。何应钦慧眼识人,提拔了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等名将,形成中央军内部何应钦派系。

何应钦与蒋介石合作几十年,但中间有二次不和。一次是逼蒋下野做的不厚道,二是西安事变中几乎致蒋于死地。逐渐失去蒋介石信任,被削去兵权。

后来何应钦位高权轻,抗战中短暂指挥过作战,代表中国接受日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投降。抗战胜利后出使美国,48年回国出任行政院长等文职官员。1987年在台湾去世,终年98岁。




何应钦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受贵州督军王显世提携,于黔军起家,并娶王显世侄女王文湘。

何应钦(1890-1987年),字敬之,贵州兴义人,家中经商兼务农。何应钦自幼身体强壮,七岁入私塾、勤奋好学。

1905年考入县高小、陆军小学,后选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又以全校第一名成绩,到日本振武学校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

1911年何应钦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讨袁失败后返回日本就读士官学校。1916年学成回国,任贵州讲武堂校长兼黔军参谋长,并娶贵州督军刘显世侄女王文湘为妻。

王文湘小何应钦岁。虽为富家子女,但知书达理,亦能勤俭持家。因不能生育,曾劝何应钦纳妾,被何拒绝。两人白头偕老,恩爱一生,身后没有子女。这也成就何应钦民国第一好丈夫的美誉。

后何应钦与妻舅王文华联手发动“民九事变”,迫使刘显世交出贵州大权。次年王文华被刺身亡,何应钦遭黔军谷正伦排挤,被逐出贵州。

何应钦后来遭刘显世刺客暗杀,胸部、腿部受伤,前往上海治疗,全靠夫人王文湘精心照顾。后蒋介石与何应钦关系教较僵,王文湘亦在宋美龄处斡旋,为何辩解、开脱。




何应钦受同学蒋介石邀请,出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校军指挥官,在东征、北伐、军阀混战中展露军事才能,成为仅次蒋介石的军事将领。

1924年,孙中山计划创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四处延揽人才。何应钦与蒋介石既有同学之谊,又在贵州办讲武学校颇有名气,于是蒋介石邀请何应钦参与筹建工作,出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

组建黄埔军校学生军时,何应钦任第1教导团团长。在东征陈炯明时连战皆捷,后校军两个团合编为第1旅,何应钦升任旅长。

7月中华民国政府在广州成立,并组建国民革命军,校军并入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何应钦任第1师师长。何应钦对待第1师的黄埔生比较关心和爱护,著名的中央军何应钦系就从此而来。




何应钦与‘’云南王‘’龙云,后为关麟征。

1925年,何应钦第1师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次年北伐开始,何应钦升任第1军军长。拿下福建后任东路总指挥,乘胜进军浙江,攻克杭州、逼近南京。

1927年何应钦大力主张剿共,在上海血洗工人组织,制造四一二惨案。同年5月何应钦与蒋介石、李宗仁分三路北伐,遭到直鲁联军反攻,退守到长江沿线。

何应钦在棉湖战役英勇奋战,以一团之众击退陈炯明1万余人;又在龙潭战役中表现出众,苦战七日,消灭孙传芳主力。巩固国民政府地位,得到了蒋介石充分信任。成为军内地位仅此蒋介石的将领。




桂系逼蒋下野,何应钦擅长见风使舵,关键时刻落井下石,令蒋远走日本,双方关系第一次破裂。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汪精卫武汉政府分庭抗礼。汪精卫通电反共反蒋,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联合冯玉祥、阎锡山公开逼蒋下野。

何应钦此时判断失误,以为蒋树敌太多,在政界再无翻身之日,作为蒋介石最倚重的军事副帅,何应钦暗中支持桂系逼宫。这是日后蒋何交恶的开端。

当白崇禧在会上要蒋离职时,蒋回顾何,而何一声不吭,蒋伤心异常拂袖而走。蒋事后说:“当时只要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这是蒋、何的第一次矛盾。

蒋下野后,何应钦解散许多国军部队,将黄埔军官悉数解职,如关麟征补充三团。关麟征告状到蒋介石那里,蒋大怒说:“你告诉同学们,何应钦已背叛于我,你们做土匪,那我就是土匪头子。”




下野后的蒋介石重新布局,通过联姻引入外援,一举咸鱼翻身,何应钦重新认识局势,再次与蒋合作。

下野后的蒋介石东渡日本,一刻也没有闲着。先是花九牛二虎之力娶了宋美龄,获得宋家的人脉和政治影响力。然后接连拜会美日政界,获得列强支持。

1927年11月10日,蒋介石由日本回上海。12月10日,第二届四中全会预会通过决议,敦请蒋介石复职。蒋复职后,乘何应钦去南京之际,直奔何的第一路军徐州总指挥部,找了何不在岗的理由,立即撤消了何应钦本兼各职。

后经人说情,何应钦出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主持裁军委员会工作。此次教训后,何应钦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后升任陆海空司令部参谋长、开封郑州行营主任。




1929年何应钦在中原大战前线督战,其父病故,无暇奔丧。蒋介石深受感动,亲赴何府祭拜,使何应钦感激涕零,蒋介石、何应钦关系和好如初。

1930年,何应钦任军政部长,后任剿共前线总指挥。6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李宗仁率部进攻长江一线,何应钦这次忠诚蒋介石,坐镇武汉将李宗仁击退。

1931年2月,何应钦任南昌行营主任,指挥部队围剿红军,却连败五场。蒋介石刚上任国民政府主席,心情极好,不仅未责备何,反而任其为前线总指挥兼空军司令。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再次看走眼,不听宋美龄意见,坚持武力解决、邀请汪精卫回国主持大局,犯了蒋介石大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陈诚、卫立煌等,举世震惊。共产党和宋美龄、冯玉祥、李烈钧等都要求和平解决。

事变发生后,何应钦态度强硬,一方面出任代总司令,命刘峙、顾祝同兵分两路进剿西安,一方面联系日本大使馆,邀请汪精卫回国主政。

宋美龄、宋子文认为军事解决会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杀死蒋介石,再三请求停止军事行动。何应钦一意孤行,即使元老戴季陶跪地相求不为所动。

于是宋美龄找到东路军总司令顾祝同,说了心中顾虑。顾祝同立即表态,自己绝对忠诚蒋介石,一切以委员长安危为重。于是,顾祝同借故迟迟不到任东路军总司令职务。

顾祝同东路军按兵不动,以至于何应钦准备安排他人出任司令官。不料26日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何应钦再次在政治上犯了错,西安事变后何的种种举措,使得蒋介石不再对其信任,逐步削去兵权。

出于政治考虑,蒋介石表面上充分肯定何应钦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举措,认为是制衡张、杨最有力的态度,并让何应钦在返京大会上代表自己做发言,殊荣无限。

蒋介石在外部场合多次说明,是何应钦强硬态度和行动迫使张杨让步。实际上,蒋介石对何应钦所作所为非常愤怒,立即提拔不听何应钦指挥的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司令官。

此后何应钦虽然名义上是仅次于中央军二号人物,实际权力被蒋最信任的顾祝同、陈诚架空。




西安事变后,何应钦接替张学良主政华北。期间主持长城抗战,又与日本人斡旋,签订了《何梅协定》。抗战开始,何应钦亦积极参与。

西安事变后,何应钦接替张学良主持华北军政,期间与日本人斡旋,亦主持长城抗战。最后签订了《何梅协定》,这是日后人们诟病何应钦不抗战的依据。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时,何在四川主持整军会议,被蒋召回南京。担任第4战区司令长官。辖蒋鼎文第4集团军和余汉谋第12集团军,主要职责是守卫福建与港、粤地区。

在南京保卫战问题上,何应钦等多数将领主张不死守,以歼日军有生力量为主。但蒋未采纳,结果唐生智大败。

1938年1月,何应钦改任军委会参谋长,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对抗日战争作了一些努力。

但总体上,蒋介石逐步剥夺何的实权,1944年,何应钦担任十四年的军政部长位置亦被陈诚顶替。何转任陆军总司令,主要负责部队培训和西南作战,指挥策划了长衡会战和湘西反攻。




国军中央军有四大军事派系,何应钦担心蒋介石猜忌,其系统比较低调,没有特别明显特征。

国军派系林立,不但有李宗仁、龙云、阎锡山这些地方大佬派系,即使中央军内部也有四个派系之多,即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汤恩伯等。

不像陈诚“土木系”那么明目张胆,何应钦担心引起蒋介石猜忌,在派系问题上小心翼翼。据郭汝瑰回忆:何应钦提拔的将领,自己都可以指挥,所以算是一个派系。

属于何应钦派系的将领主要有顾祝同、刘峙、蒋鼎文、钱大钧;猛将如杜聿明、关麟征、宋希濂、郑洞国等。杜聿明在回忆录也说,自己的靠山是何应钦。




抗战胜利后,何应钦代表中国及东南亚战区接受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投降。之后完全被排除权力中心,皆任闲职、虚职。到台湾后只担任民间职务。

1945年9月8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飞赴南京,9日9时在南京原军校大礼堂进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接受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递交的投降书,但其弯腰接受降书的姿势受人诟病。

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不但代表中国政府和民众,也代表东南亚战区盟军,包括苏、越、朝、缅、泰等国接受日本政府投降。这是晚清以来最值得荣耀的一刻,何应钦此刻寄托了百年来多为国家奋斗志士的希望。

日军虽然投降后,何应钦组织运力,短时间内将数百万日军和日侨撤离,如此大规模的运输甚至影响了国内军事调度。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成国防部。何受陈诚等排挤,失去了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两个重要职务,由陈诚和白崇禧分任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何仅任国防部重庆行营主任一职,离开权力中心。

后何应钦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前往美国,受到美国媒体诸多赞誉。

1948年,经蒋介石同意,何应钦回国述职。当时进行总统大选,部分军军政负责人提出何应钦竞选“副总统”,何表示无政治野心,逐拒绝。

其后蒋介石想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派林蔚征求意见。何考虑到蒋介石用人都亲自决定,自己只是个傀儡,于是婉拒。




何应钦去台湾后只任虚职,但热衷民间组织活动,活到98岁高龄去世。

1948年底,蒋介石再次宣告下野,李宗仁代总统,李宗仁即要请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何应钦怕蒋介石顾虑,主动从南京搬到杭州。蒋介石深受感动,劝何应钦以大局为重,接受职务。

渡江战役后,行政院迁往广东,何应钦率内阁总辞职,将权力交给阎锡山。其后经香港转赴台湾。何应钦赴台后,只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何应钦晚年热衷民间活动,担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童子军副会长等民间职务。1986年何应钦中风送入医院,1987年去世,享年98岁。

敬请关注烟酒阁大学士:百名国军将领系列文章,感谢点赞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