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和蒙古族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05-30

蒙古族

提示:点击上方"吉祥满族"↑关注微信订阅号:@吉祥满族(微信号:jixiangmanju)满族门户网站、中国满学专委会满文书法研习会门户网站——吉祥满族,2002-2018年


语言文化类似蒙古族祖先——鞑靼、室韦、阻卜三个大部落联盟集团的契丹人,在建立中原式政权后,都与纯草原民族的蒙古族祖先矛盾重重,辽朝的草原史就是辽朝不断对反抗辽朝最剧烈的阻卜人的驱逐征伐。而在文化类似、语言迥异的女真人替代辽朝建立金朝后,蒙古族的先祖能与女真人有多和睦,就不言而喻了。

毕竟而言,一切都是屁股问题。辽金二朝无论他们来源何处,但屁股都坐在“中国”上,而无论阻卜、鞑靼、室韦的屁股仍然都坐在“匈奴”、“突厥”这样的“番番”上。矛盾是肯定的。

蒙古人反金时期的宣传段子,不乏金朝对其采取种族屠杀、人口控制等残忍暴行的描述。是否属实无从计较,但从女真人的后裔满人对准噶尔蒙古的屠杀来看,女真人还真做得出这样的行为。只是以古代民族屠杀的手段和规模来看,未必有蒙古人宣传的那么厉害。

相比之下,契丹人征讨阻卜的时候,驱逐击溃的意味就浓的多,屠杀灭绝的意味就淡得多了。


而在突厥语民族统治草原时期(突厥、回鹘、黠戛斯)。女真人的祖宗肃慎、胡里改、靺鞨等,契丹人的祖宗契丹人、库莫奚人,以及蒙古人的祖宗鞑靼人、室韦人之间,关系则好得多。他们同属于被突厥语民族奴役或讹诈的边缘民族,而除了女真人之外,契丹人和蒙古人可能有将近一半是来源于突厥语民族衰落时同化而来(如契丹人中的回鹘来源很多,蒙古人中的漠北突厥语部落来源很多)。兹时他们之间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


满人和蒙古人的关系发展的高峰,是明朝中晚期。

此时,蒙古势力深入东北地区,通过不断的政治施压和武力征讨,到了蒙古可汗土蛮(札萨克图汗,也就是整死了李如松的那位)时期,大批通古斯语部落归顺蒙古。这些通古斯语部落,基本都是未汉化的原始女真残留。

也就是说,女真人的祖宗欺负过蒙古人,但等大部分女真人被蒙元征服区别为“汉人”而全面汉化后。剩余的女真人本来只是被蒙元和后来的明朝羁縻控制,随时都有脱离的可能。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蒙古人迫于瓦剌的分裂、明朝的严密防备,不得不东进开始军事吞并这些原本看不上的落后部落。导致了什么现象呢,就是这些残余的女真人文化上不断蒙古化。

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在金朝时期的女真文,是属于汉字体系的,模仿契丹文而创建。

而明代后期出现的满文,则是属于回鹘文体系的,模仿蒙古文创建。

更不要提从女真人到民族再造为满人的过程中,满人以及满人的祖先中出现了多少蒙古式的名字。

而最后通过黄教、姻亲、结盟等手段,满人一步步地将自己挤进蒙古人的“世界”,然后鹊巢鸠占,最终成了蒙古人的主人。



满族才是蒙古族的死敌,给了真正摧毁蒙古族精神的决定性一击,可惜由于蒙古族对于自己身份的淡漠和历史的遗忘,不少蒙古族已经不知道这一点了,就像上面的答主一样,愉快的在一起玩耍。


如果你了解蒙古史,就会知道正是清朝崛起以来,才真正驯化了这个历朝历代北方的大敌。有清一代,对北方边疆的羁縻和统治可以说是最好的,并且有着明晰的发展轨迹,无论是传统意义的漠南蒙古,还是漠北的喀尔喀蒙古,甚至新疆的准噶尔都是清朝逐步控制甚至消灭的。满族本身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熟谙少数民族心理,又集封建王朝统治于大成,一改以前的中原农耕王朝不了解游牧民族的弊病,天然的在中原和北疆架起了统治艺术的桥梁,清朝用最隐秘的方式抽空了蒙古族数百年来的野性和脊梁。而这一切还以表面对蒙古族无比的尊重和重视表现了出来。


满族长期与蒙古族打交道,深深知道蒙古民族的战力和不羁,所以皇太极入关前极力先击败了号称蒙古最后一个大汗的林丹汗,从此满族就以对待蒙古族的两手政策为国策,极其有效的统治了北方游牧地区,有清一代,除了早期在新疆和青海与蒙古族有过战斗,现今内蒙地区和外蒙地区可以说是历代王朝战乱最少的。这两手政策就是外示以尊重,内则忌惮而下于死手。


清朝统治蒙古地区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1.高举满蒙联姻,满蒙一家国策,有清一代,后宫妃子以满蒙为主,同时皇帝大量选用蒙古族侍卫,将其视为远远比汉人可靠的忠诚的下属。可以说,蒙族在清朝政治体系中是有着第一少数民族地位的,清帝对草原事务格外重视,一直对北方动态高度关注,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狩既是为了提倡尚武之风,也同时是与蒙古王公的一次大规模聚会。通过例行的在木兰围场聚会,了解王公的一举一动,同时以调节者和仲裁者的身份进行势力的不断再分配。这在汉族王朝中是很难见到的,这正是因为清朝统治者从历代历史中学的了教训,南方若乱不致命,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永远是定都中原王朝的决定性威胁。


2.清朝充分的分化和瓦解蒙古各部落,通过草场的划分不断积累各部落之间的矛盾。本来北方草原的各民族在成吉思汗的旗下已经统一成为了蒙古民族,但是清朝在蒙古实行了一套盟旗制度,而这套盟旗制度又将地域画得非常之小,等到清末的时候,草原上已经产生了茫茫多的蒙古王爷。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给蒙古内部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也在各盟旗间种下了深深的矛盾。直到现在,内蒙与外蒙之间,东蒙与西蒙之间,各个部落之间,依然存在着互相的鄙视链。可以说,这种延续几百年的内部斗争都是清朝逐步策划的。


3.清政府大力扶植蒙古王公贵族信奉喇嘛教,鼓励其中的男性子嗣出家,同时建立了王公继承人固定的培养制度,使他们在北京长大,从小便于自己未来将要统治的牧民失去了感性上的联系。事实上,蒙古族战斗力最强的时候恐怕还是当年信奉原始宗教萨满教时,藏传佛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蒙古族的内在性格,当时的内蒙古与外蒙古分别有着类似于达赖和班禅的两大活佛,具有 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转世体系竟然都是被g党取消的。同时,由于大量男丁出家,草原上出现了广泛的男少女多的性别失衡,再加上性病的泛滥,蒙古族出现了人口锐减的情况。根据不少文献记载,建国后现今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口已经少的可怜,如果不是新政权大量开展对性病的防治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再让满族政权治理上二百年,也许蒙古族就彻底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更别提清朝对准噶尔蒙古的灭族之战了。


4.那么为什么现在蒙古族对满族恨不起来呢,这就要感谢满族了,他们赢了许多,却输掉了自己。很多现今的少数民族地域都是满族带给内地王朝的嫁妆,可以说,有清一代是最会与少数民族打交道,最能扩展少数民族地域的王朝。但是可惜的是,满族自己融入到了中原文化本身,变得湮灭无闻了。而他们对于少数民族统治的成果也天然的留在了现今的中国。敌人自己消失的比蒙古族还更加彻底,又能去怪谁呢。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

希望广大阅读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创稿件

投稿邮箱:25531762@qq.com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

电话: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号:吉祥满族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